膀胱癌概述及偏方(一)概述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1~70岁为多。
临床表现最常见为首发症状为血尿,多数为肉眼血屎,以间歇性无痛性全血尿为主。
如合并有尿频、尿痛,则表示浸润较广、较深、或并发膀胱炎。
晚期常见可见尿中有腐肉样物质排出,或排尿困难,突然中断,甚或出现急性尿潴留、尿毒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化学致癌物尤其是芳香胺类燃料、内分泌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吸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膀胱癌的病理分类常可分为移行上皮癌(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型癌)、鳞状细胞癌剂腺癌等。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上述临床症状与检查。
凡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间歇性无痛血尿时,应疑为膀胱癌。
膀胱镜检查及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常能确诊。
泌尿系统X射线造影检查、尿脱落细胞检查及膀胱双合诊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及电烙术、冷冻术、温水疗法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溺血”、“血淋”等范畴,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心火下行移于小肠或湿热下注膀胱;或为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化,瘀积成毒,阻于膀胱所致。
临床常分为湿热下注、淤血阻滞、阴虚火旺等型辩证治疗。
(二)总方1、主治:膀胱癌。
方药:三金汤合石苇散加减:金钱草60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20克,石苇12克,冬葵子12克,滑石25克,瞿麦20克,萹蓄10克,赤芍15克,木通12克,泽兰12克,甘草梢10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病例:常某,男,58岁,腰痛,尿痛,偶有尿赤或尿中痛近1年,加重半月。
经镜析诊断为膀胱癌伴结石。
服上方4剂,排出小枣核状结石。
改用活血化瘀,消肿利湿药:生赤芍30克,泽兰15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紫草20克,归尾12克,坤草15克,王不留行30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滑石25克,鸡内金20克,生甘草6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丹皮12克,共服20余剂而痊愈。
随访1年未复发。
来源:中原医刊1987;(6):45。
2、主治:膀胱癌。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建曲。
加减:清利湿热加知母、黄柏、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凉血止血加大小蓟、藕节炭、蒲黄炭、贯众炭、生地、阿胶;软坚消症加半枝莲、琥珀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病例:宁xx,女,63岁,患血尿4年,1966年3月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于3月24日就诊。
主诉血尿不止,并伴有血块,臀部作胀。
治疗后血尿即止。
4月31日膀胱镜复查及活检,又发现右侧输尿管上方有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
自膀胱镜检查后,血尿又作,继服上方,服药19日后血止。
坚持治疗,迄今已14年11个月,一般情况好。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1;(12):542。
3、主治:膀胱癌。
方药:干蜀葵40克,或鲜蜀葵全株100克。
用法:煎汤口服。
疗效:共治2例,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无炎症,无异物,均已正常工作,随访2年未复发。
病例:牛某,女,53岁,滨州市干部,于1983年6月开始腰痛,尿痛,尿频,尿中带血且淋漓不止,经某医院确诊为膀胱癌。
曾先后做过3次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经常复发。
以鲜蜀葵100克,煎汤口服,日2次,1月后血尿消失,尿痛,尿频症状稍有减轻,尿量加倍,继服2月后,症状明显减轻,3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后又改用干蜀葵花10~20个泡茶饮,服2月后,身体复原。
1984年四月十日经医院膀胱镜检示;无炎症,无溃疡,无异物。
现已正常工作,迄今未复发。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2):50。
4、主治:膀胱癌。
方药:(1)广豆根浸膏片,200%广豆根注射液。
(2)喜树碱。
(3)扶正抗癌1号基本方(适用于体质较差,正气不足之患者):党参15克,黄芪,女贞子,桑寄生,白花蛇舌草各30克。
(4)扶正抗癌2号基本方(适用于体质较好,正气不虚的患者):沙苑子、光慈姑各15克,桑寄生、猪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
用法:广豆根浸膏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5克。
200%广豆根注射液肌注注射,每日2次,每次4ml。
喜树碱膀胱灌注;剂量及次数因反应大小而不同,一般为10~2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40ml,每周3次;或15~3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50ml,每周2次。
采用改进的甘油灌肠器自尿道口直接注入膀胱,经常变换体位,保留2~4小时以上。
膀胱灌注25次左右为一疗程。
部分病例给予瘤体或根部喜树碱注射治疗。
方(3)、方(4)日1剂。
水煎,分2次服,二方辩证选用。
疗效:本组40例,经联合治疗肿瘤完全消失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5例。
显效和有效的33例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治愈者27例。
病例:朱XX,男,68岁,1976年3月12日膀胱镜检发现基底部有5X4cm范围之乳头状肿瘤,颈部有多发乳头状瘤。
病理报告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1级。
广豆根、喜树碱及中药汤剂联合治疗2个月,同年5月12日复查,全膀胱粘膜清晰,颈部光滑,肿瘤全部消失。
备注:患者被治愈后,应继续服用广豆根浸膏片及抗癌扶正中药汤剂3~6个月,以防复发。
喜树碱有恶心、食欲下降、头昏、乏力等反应,个别病人有轻度白细胞下降,暂停或减量灌注治疗后即可逐渐恢复。
药液灌注后嘱患者注意局部清洗。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7;(7):12。
5、主治:膀胱癌。
方药:党参、沙参、玄参、土大黄、苦参、茅根、萹蓄、瞿麦、枳实、芦根、苍术、大黄、生地、熟地、萸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其中茅根日用量可至100克,苍术、枳实、芦根、土大黄日用量可至50%。
病例:赵XX,男,57岁,1982年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1983年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
服上药40天后血尿消失,一般情况较好,1983年上班工作至今。
来源:吉林中医药1986(6):6。
6、主治:膀胱癌。
方药:半枝莲、大、小蓟、六一散、五苓散、蒲黄炭、藕节炭、贯众炭、知母、黄柏、生地、车前子、槐花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来源:新中医1980;(3):37。
7、主治:膀胱癌。
方药:新丹膀胱汤。
(1)、膀胱汤: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滑石15克,海金沙15克,半枝莲30克,二蓟炭30克,茅根30克,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炒木鳖子仁12克,银花24克,天花粉12克,乌贼骨24克。
(2)、新丹:蜈蚣240克,地龙96克,蝉蜕96克,蛇蜕96克,象牙粉96克,杞子96克,全蝎174克,僵蚕48克,乌贼骨48克,蕲蛇肉48克,金钱草48克,滑石48克,松香48克,苡仁48克,雄黄48克,制马钱子48克,炒木鳖子仁48克,鹿角霜48克,赤小豆48克,白芷48克,黄药子48克,黑芝麻48克,山甲24克,蜂房24克,铁甲军24克,炮姜24克,土贝母24克,杏仁24克,枳壳15克,云苓15克,萆薢15克,海金沙15克,乌梅肉15克,木通15克,川军15克,斑蝥6克,防风12克,柴胡9克,青皮9克,樟脑9克,炒巴豆(带皮)4.5克,炒蟾蜍(焦)15克。
用法:方(1)水煎服,日1剂。
方(2)各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克,每次半至1丸口服,每日1次。
备注:服用煎剂以后,如有腐烂组织由尿排出或有尿血时,不宜止血,可以因势利导,使膀胱内血污排尽。
服用丸剂时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反应,不必停药,继续服之。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0。
8、主治:膀胱癌。
方药:加味桃仁承气汤:桃仁9克,芒硝9克,大黄9克,桂枝7.5克,甘草15克,栀子12克,当归9克,灵脂9克,犀角6克,海金砂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此方服6剂曾治愈1例膀胱癌。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编《中草药验方选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72:164。
9、主治:膀胱癌。
方药:复方二蓟汤。
(1)半枝莲3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蒲黄炭30克,贯众炭30克,槐花炭30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车前草30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
(2)生地12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蒲黄炭12克,大蓟12克,小蓟12克,象牙屑12克,木馒头15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车前子30儿科,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方辩证选用。
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以方(1)治疗膀胱癌多例均有疗效,在全部病例中存活3年以上者15.33%。
该医院又用方(2)治疗膀胱癌6例,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6.7%。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381。
10、主治:膀胱癌。
方药:龙蛇羊泉汤:龙葵30克,蛇莓15克,白英30克,土茯苓30克,灯芯草30克,海金沙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用于治疗膀胱癌多例有效。
病例:张XX,男,40岁,确诊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分化2级。
服本方7剂后,食欲改善,体质增强,膀胱刺激症状消失,连服3个月后膀胱镜检:癌块基本消失,膀胱粘膜恢复正常,随访1年多无复发。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282。
11、主治:膀胱癌。
方药:蜣蛇汤:蜣螂虫9克,白花蛇舌草60克,河白草30克,金茶匙30克,半枝莲60克,野葡萄藤60克。
加减:血尿加无名异15克;小便不利加石蟹30克,小茴香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地段医院用本方配合化疗小剂量穴位注射,治疗膀胱癌42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1.4%。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2。
12、主治:膀胱癌。
方药:(1)鲜天芝麻90克,鲜黄花刺60克,半边莲30克,沙氏鹿茸草15克,败酱草15克,山佩兰9克。
(2)藤梨根90克,仙鹤草60克,忍冬藤60克,白毛藤30克,虎杖30克,半枝莲30克,半边莲15克,凤尾草15克,川楝子12克,乌药9克,苦参6克,白芷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方辩证选用。
病例:诸葛X,男,68岁,确诊为膀胱癌经用方(1)30多剂,血尿停止,癌症改善,一般情况良好。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3。
13、主治:膀胱癌。
方药:(1)蛇桑汤: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女贞子30克,桑寄生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2)沙苑子15克,山慈菇15克,桑寄生30克,猪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1)适用于体虚者;方(2)适用于体质较好者。
疗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本方为主,中西医结合,共治疗膀胱癌40多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