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一节作文素材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作文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朗读感悟举例引导训练研究三、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幻灯片为主〕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研究作文的素材问题。

许多同学在作文时常常抱怨写作无材料。

这是事实,是许多同学一直害怕作文的真实心态。

材料,理论上是很丰富的,一曰古今中外,X围何其大,时空何其宽广;二曰生活处处是材料,似乎真的可以随手拈来、俯拾即是。

可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如此丰富的材料的理论背景下,大家仍常常抱怨作文无话可说的事实。

其实,需要博览些古今中外的书籍,但同学们课外阅读日益萎缩;生活处处是材料,可同学们的生活恐怕是更加的“三点一线〞。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不熟,课外书我们读得也比较有限,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理论色彩有些浓厚,我们想用但是用不好啊。

那么就让我们回归教材、回归文本吧,因为文本我们在课堂上学过,思考过,算是熟悉之类。

我想只要大家树立素材——回归文本意识,应该很快能驾驭住文本这一领域的素材。

〔古今中外,生活处处是材料之类的话是正确的,可是教师只这样讲而不引导并保证学生读课外书,不鼓励学生真正体验生活,说多了,岂不一次次地在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作文话题展示作文话题一点也不神秘,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作文话题。

这儿我们可以展示许多作文话题,如“创新〞、“选择〞、“气量〞、“正直〞、“抗争〞、“亲情〞、“毅力〞、“口才〞、“生活〞、“恒心〞、“美与丑〞、“说与做〞、“成功的秘诀〞、“素质〞、“责任感〞等。

这堂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示100个或更多作文话题。

〔幻灯片展示〕〔三〕文本〔课文题目〕展示话题题目很多,我们文本涉及的课文也有许多,高中六册教材的课文也有100多篇。

如《劝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致大海》《拿来主义》《世间最美的坟墓》《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短歌行》《烛之武退秦师》《游褒禅山记》等等。

〔幻灯片展示〕〔四〕举例引导举例坚持由易到难,选取典型的原那么。

操作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话题与文本的关系,每个例子包括文本回顾、话题解读、段落举例三个步骤。

1、引用诗词是学生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这正是使用文本的最便捷的一个途径。

如:《近体诗六首》〔学生齐背课文〕话题:爱国、正直、品格。

段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是会受到后世景仰的。

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样会流芳百世的。

〔幻灯片展示,下同。

指名学生朗读〕点评:引用《蜀相》《书愤》中的名句的目的不在写诸葛亮而在阐释话题。

2、引用文言文、借鉴文言文相对也较易把握。

如:《劝学》〔男生齐背课文〕话题:学习、恒心、说与做。

段落: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那么。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了吗?做到“锲而不舍〞了吗?做到“用心一也〞了吗?〔女生齐读〕点评:段落紧扣课文,写得很有现实针对性。

3、现代文也能进入作文题材,高中教学不应忽视对现代文的学习与使用。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跳读课文〕话题:人才、素质。

段落1: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

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学生齐读〕点评:如果不联系课文使用马克思的例子极易空泛。

话题2:气量、待人接物。

段落: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

〔学生齐读〕点评:引用课文简明有力。

4、现代诗歌也可进入作文素材,甚至不提供话题也可。

如:《致大海》〔内容回顾〕可用于描写海方面的抒情散文。

段落:面对大海,我想到许多,又好像什么也没想到,我是被你的浩瀚无边,被你的自由奔放震慑了。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大海啊,诗人普希金忘不了你,我也忘不了你。

〔指名一学生读〕点评:巧妙借助诗人情感抒发个人的情感。

〔五〕举例浏览〔目的:举出更多的例子,激发学生模仿的热情,为下面的训练做准备。

〕1、《拿来主义》〔杂文〕话题1:创新、与世界接轨。

段落: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话题2:选择、美与丑段落: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2、《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话题:美、朴实段落:美,不在于花巧,不在于堆砌,不在于华丽;朴实,同样是美。

托尔斯泰那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的坟墓,不是被人们赞颂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吗?3、《六国论》〔文言文〕话题:团结合作段落: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

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

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4、《再别康桥》〔现代文〕话题:可用于某些抒情散文段落:“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希望像那徐志摩一样,“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去游览祖国的江河湖海,但是,我要带走各地最灿烂的云彩。

5、《短歌行》〔古诗〕话题: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段落: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这样的段落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因课堂关系仅举五例,不做点评。

〕〔六〕课堂训练〔一〕写作训练〔二选一〕1、以课文《游褒禅山记》为素材任选话题写一段文字。

2、以“说话艺术〞为话题任选课文作素材写一段文字。

〔二〕点评个别学生写的段落〔给学生较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参考事例1、以课文《游褒禅山记》为素材任选话题写一段文字。

①话题: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段落: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

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②话题:自信、盲从段落: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那么是可悲的行为。

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

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

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③话题:成功的要素:志·力·物段落: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

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参考事例2、以“说话艺术〞为话题任选课文作素材写一段文字。

①《烛之武退秦师》段落: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X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段落: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

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

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

③《触龙说赵太后》段落: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话语。

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

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

〔七〕小结与建议1、树立运用文本素材的观念,思考总结运用文本素材的方法。

2、作文中文本例子可详可略,不在多而在精,段落可放在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

3、把高中1-6册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己喜爱的文章多读几遍,甚至下功夫感悟朗读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