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2。
2 施工升降机参数3.施工升降机基础3。
1 基础尺寸3.2 基础技术参数3。
3 地质情况4.施工升降机基础位置布置5.基础施工工艺5.1、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流程5.2、基础施工6. 施工升降机自重及基础计算6。
1、自重计算6.2、动荷载计算6。
3、基础自重计算6.4、地基承载力验算1。
编制依据《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改扩建工程施工图》《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2《建造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22《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2《井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JGJ88—2022《SSD60/60 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
工程概况SSD60 型施工升降机参数额定载分量t 2×0.6 整机分量(卷扬机除外)t 0.51吊笼内空尺寸(长x 宽 x 高) m 1.8×1。
8×2最大架设高度 m 25 最大提升高度 m22 提升速度 m/min 33/41 卷扬机功率KW3。
5x2/11x2工作温度℃20~40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建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湖南省新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工程类别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图3.1 。
1 基础尺寸及基础预埋件图3 。
1 。
2 整体尺寸1、基础混凝土下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0.1Mpa;2、基础配筋为底筋单层双向 B10@150mm;3、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4、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时始准安装,强度达到 100%时始准使用。
为确保基础不下沉,我部对井架基础部份的回填土全部加大尺寸挖开至原土 ,并且回填碎砖渣,每 30cm 压实一次并用细石粉填缝,直至达到基础垫层标高位置。
根据施工需要,施工升降机布置位置如下:三部施工升降机均设置在建造物外侧,离开外悬挑梁边 1600mm;C 栋 1 轴交 M-N 轴;D 栋 1 轴交 X—B—X—C 轴;E 栋 15-16 轴交 X-A 轴平整场地定位放线基础开挖基础换填垫层浇筑、定位放线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定位混凝土浇筑用挖掘机将基础施工位置的场地平整完毕,用白灰洒出基础位置线,然后开挖基坑.500,基础尺寸为 3600×2500× 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4000×3000×600mm.因基础坑底为回填土,为方便施工和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碎砖渣配合石粉填缝,换填厚度为 3500mm。
地基换填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垫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浇筑厚度为 100mm,浇筑尺寸为4000×3000m m.待垫层混凝土踩上去无印痕后,按施工升降机基础位置布置图进行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升降机基础技术参数,加工基础配筋,基础配筋为 B10@150mm 单层双向布置。
钢筋绑扎完毕,根据基础设计尺寸用木方、木胶板、钢管等材料进行基础模板施工。
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安装预埋件。
预埋件由厂家提供,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在钢筋笼中间;预埋件做好保护,预埋顶面找平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预埋件位置校核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本工程施工升降机基础混凝土强度均采用 C20。
砼浇筑,浇筑过程中,必须注意振捣密实,保证砼浇注质量。
混凝土浇筑方量计算:2。
5×2.5×0.4+1.6×1。
1 ×0。
5=3。
38m³SSD60 型施工升降机架设高度为 24m,由“升降机性能参数表":整机分量: 510 kg导轨架总重(需 10 节标准节) : 160kg×10载荷重:600kg×2所有上部荷载总和等于:P=510+ (160×10)+(600×2) =4270kg则G=4270×9。
8=41。
85kN考虑到基础长期承受动力何在作用,取动荷载增大系数为 1。
3,则Q=1。
3×G=54.4KN钢筋混凝土自重:ω=25kN/m³ 基础体积 V=2。
5x2。
5x0.4=2.5m³则基础自重为:G= ω。
V=25kN/m³x2。
5m³=62。
5kN将上述动荷载和基础自重作用到基础平板上,换算成面荷载为 F=Q/S,其中 S 为基础平板的面积S=2.5*2.5=6。
25 ㎡,则 F= (54.4+62.5) /6。
25=18。
7KN/㎡=18。
7kpa导轨架重(共需10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32 。
5kg):132.5kg×10=1325kg,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 ((450×2+0+1400×2+1285+2915) +1200×2) ×10/1000=103kkN施工升降机自重:P= (1.2×(450×2+0+1400×2+1285+2915) +1 。
4×1200×2)×10/1000=12 8 。
4kN;P=n×P=2 。
5×128 。
4=321kN=25×2 。
00×2.00×1 。
30=130.00kN承台自重标准值:Gk承台自重设计值:G=130.00×1.2=156 。
00kN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F=321 。
00+156 。
00=477.00kN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为:f= 180.00×2.00×2 。
00×1 。
00=720.00kN > F=477.00kNa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
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S=2×2=4m 2≥ (P k +G k )/f c = (103+130)/ (14.3×103 ) =0.016m 2。
承台底面积满足要求.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计算简图如下:F 1 ≤ 0 。
7βhp f t a m h o a m = (a t +a b ) /2 F 1 = p j ×A l 式中P j——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 j =P/S=321/4 =80.25kN/m 2 ;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 =0.958;h 0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h 0=1300—35=1265mm; A 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份基底面积, A l =2×—0 。
74=— 1 。
48m 2 ;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 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 a 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 b =a+2h 0=0 。
88+2×1 。
265=3.41ma m =(a t +ab ) /2=(0 。
88+3 。
41)/2=2 。
145m F l =P j ×A l =80.25×— 1 。
48=— 118。
77kN0.7βhp f t a m h 0=0 。
7×0 。
958×1 。
43×2145×1265/1000=2602 。
966kN≥-118。
77kN. 承台抗冲切满足要求。
属于轴心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矩:M 1 = (a 12/12)[(2l+a ’)(p max +p-2G/A)+(p max -p)l]M 2 = (1/48)(l —a ’ ) 2 (2b+b ’ )(p max +p min —2G/A )式中 M 1 ,M 2 ——任意截面1-1、2—2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a 1 —-任意截面1— 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a 1=0 。
47m ;l,b ——基础底面的长和宽;p max ,p mi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 (321+156) /4=119.25kN/m 2 ;p max =p min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 max =119 。
25kN/m 2;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当组合值由永久荷载控制时,G=1 。
35G k ,G k 为基础 标准自重,G=1 。
35×130=175.5kN ;M 1=0 。
472/12×[ (2×2+0 。
88) × (119。
25+119。
25—2×175 。
5/4) + (119.25-119.25)× 2]=13.542kN · m;M 2=(2—0.88) 2/48× (2×2+1 。
06)×(119。
25+119 。
25—2×175 。
5/4) =19.934kN · m ;αs = M/ (α1f c bh 02 )ξ = 1-(1—2α s ) 1/2 γs = 1—ξ/2 A s = M/ (γs h 0f y )式中α1-—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 。
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α 1取为0 。
94,期 间按线性内插法, α 1=1;1— 1截面: αs =|M | / ( α 1f c bh 02 ) =13 。
54×106/(1.00×14 。
30×2 。
00×103 ×1265 。
002)=0。
000;ξ=1-(1—2×αs ) 1/2=1— (1-2×0 。
000)0 。
5=0 。
000;γs =1-ξ/2=1—0 。
000/2=1 。
000;A s =|M | /(γs f y h 0)=13.54×106/ (1.000×270 。
00×1265 。
00) =39.66mm 2。
2-2截面: αs = | M|/(α 1f c bh 02 ) =19.93×106/(1.00×14 。
30×2 。
00×103 ×1265.002 ) =0 。
000;ξ=1—(1—2×αs ) 1/2=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