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原则 01.1编制依据 01.2编制原则 01.3适用范围 02.工程概况 02.1设计概况 02.2主要工程量 (1)3.施工计划 (1)3.1施工进度计划 (1)3.2资源配置计划 (1)4.施工方案与工艺 (2)4.1工艺流程 (2)4.2钢筋工程 (3)4.3模板工程 (7)4.4浇筑混凝土 (8)4.5模板拆除 (8)5.保证措施 (9)5.1安全保证措施 (9)5.2质量保证措施 (9)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5.4环境保护措施 (11)砼围檩、支撑及系梁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1.1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亳州市建安隧道工程施工图;(5)《亳州市建安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 (7)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2)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3)结合工程情况,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现场施工和周边环境协调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亳州市建安隧道工程的砼围檩、砼支撑及砼系梁。
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本工程主体围护结构顶设置钢筋砼围檩,将围护桩连接为整体,使其成为一个密封框架,并与第一道砼内支撑连接。
砼支撑、围檩及系梁截面尺寸如下表。
表2-1砼围檩、支撑及系梁截面尺寸表围檩及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安排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分段组织施工。
模板采用竹胶板,现场绑扎钢筋,砼集中拌制,罐车运至现场灌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密实,洒水养生。
2.2主要工程量表2-2主要工程数量表3.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开始时间2016年12月18日,结束时间2017年7月24日。
3.2资源配置计划3.2.1人力资源配置计划本分项工程施工配备60名作业人员,钢筋工18人,架子工12人,模板工15人,混凝土工15人。
管理人员配备见下表:表3-1人力资源配置计划表3.2.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3-2机械设备配置表3.2.3周转材料配置计划表3-3周转材料配置表4.施工方案与工艺砼围檩、支撑及系梁施工安排在围护桩完成后分段组织施工,每施工段按按照结构段的长度来考虑。
根据现场情况,砼围檩、砼支撑、砼系梁整体浇筑施工。
4.1工艺流程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图4-1砼围檩、支撑及系梁施工工艺流程图4.2钢筋工程4.2.1设计配筋情况(1)钻孔桩处围檩配筋①850/①800钻孔桩顶围檩高800mm,宽1200mm;主筋布置在围檩左右两侧,每侧设置7028螺纹钢筋,在围檩上下两侧,各设置5G16螺纹钢筋;勾筋为HPB300中10钢筋,梅花形布置,纵向间距300mm;箍筋为HPB300中10钢筋,纵向间距150mm。
配筋图如下:图4-2顶围檩配筋图(钻孔桩)(2)中850型钢水泥搅拌墙处围檩配筋中850型钢水泥搅拌墙顶围檩高800mm,宽1200mm;主筋布置在围檩左右两侧,每侧设置7^25螺纹钢筋,在型钢左右两侧,各设置4由16螺纹钢筋;勾筋为HPB300中10钢筋,纵向间距200mm;箍筋为HPB300中10钢筋,纵向间(3)0650型钢水泥搅拌墙处围檩配筋中650型钢水泥搅拌墙顶围檩高800mm,宽1000mm;主筋布置在围檩左右两侧,每侧设置7^25螺纹钢筋,间距100mm,型钢左右两侧,各设置4^16螺纹钢筋;勾筋为HPB300中10钢筋,纵向间距箍筋为HPB300中10钢200mm;筋,纵向间距100mm。
配筋图如下:图4-4顶围檩配筋图(0650型钢水泥搅拌墙)(4)混凝土支撑配筋混凝土支撑高800mm,宽800mm;主筋布置在支撑上下两侧,每侧设置8© 25螺纹钢筋,支撑左右两侧各设置5022螺纹钢筋;箍筋为中10HPB300钢筋,纵向间距150mm。
配筋图如下:图4-5混凝土支撑配筋图(5)混凝土系梁配筋图混凝土系梁高600mm,宽600mm;主筋布置在系梁四周,采用Q22螺纹钢筋;箍筋为中10HPB300光圆钢筋,纵向间距200mm。
配筋图如下:例24此6G0图4-5混凝土系梁配筋图(5)混凝土板撑配筋图混凝土支撑纵、横向转角处设混凝土板撑,高300mm,宽1500mm,平面为三角形;钢筋为©16螺纹钢筋,型式为150*150mm的钢筋网片,上下两层,并锚入围檩500mm。
配筋图如下:m. /图4-6混凝土板撑配筋图4.2.2钢筋加工(1)对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施工。
钢筋在钢筋加工大棚集中加工,加工前应对钢筋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加工,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编号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
(2)钢筋安装:先安装骨架筋,再安装框架筋,最后安装箍筋。
施工中必须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在钢筋绑扎前先在垫层弹上底层钢筋的定位线,并依据定位线进行钢筋的绑扎。
(3)板撑钢筋应与砼围檩钢筋同时绑扎,且钢筋锚入砼围檩深度不小于39d。
(4)钢筋检查与验收:钢筋安装完成后,项目部组织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检验依据见下表所示:表4-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值(mm)表4-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表主筋间距列间距+10mm层间距+5mm 钢筋弯起点位移+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5mm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面积占钢筋总截面积百分比焊接或机械连接不大于50%绑接不大于25%4.3模板工程(1)根据放样点位,弹出立模线。
(2)模板在安装前需清理干净,并涂抹脱模剂,在涂抹时不得沾污钢筋。
(3)模板采用竹胶板,横向背楞采用6cmx6cm方木,第一道设在砼围檩底以上20cm处,第二道设置在砼围檩底以上40cm处,第三道设置在砼围檩底以上60cm处。
竖向背楞使用①48mm脚手架管,间距60cm。
两侧模板之间用扣件和对拉螺杆连接,对拉螺栓竖向设置两道,间距34cm,横向间距60cm。
两侧模板用用8mm脚手架管斜撑撑住,横向间距60cm。
用水平尺或线锤精确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旋紧对拉螺杆上的螺母。
模板由一端向另一端安装,模板的接缝用胶带纸封闭,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并冲洗干净。
模板安装示意图如下:图4-7模板安装示意图(4)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4-3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仪具轴线位置士5经纬仪、钢尺截面内部尺寸+4,—5钢尺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表面平整度5靠尺或塞尺(5)模板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4.4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再进行一次检查,并清除模内杂物。
报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混凝土施工前应经试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围檩、支撑混凝土分3层浇筑,由下而上依次厚30cm、30cm、20cm,系梁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筑,由(不大于30℃)。
下而上依次厚30cm、30cm。
浇筑时要连续,并严格控制入模温度。
(2)混凝土由高处向下自由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当超过2m时,必须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浇筑过程中检查模板是否有跑模、漏浆现象,如发现及时停止浇筑并加固模板。
(3)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振捣,要求快插慢拔、振捣密实。
严禁出现漏振、过振现象。
振捣时需把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10cm。
每一振点振捣的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混凝土振捣不得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平拖,不得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驱赶。
(4)浇筑到设计标高后收面抹平,高程偏差±10mm,平整度偏差±10mm。
混凝土在完成浇筑12h后采用洒水养生,且不得少于七天。
4.5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条件:(1)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方可拆除。
(2)承重模板拆模时间不得小于10天,具体时间以试块抗压强度三100% 时方可拆除。
(3)支架拆除时在纵向对称均衡拆除,在横向同时一起拆除。
(4)拆除前应在拆除部位画好每次拆除量的标记(5)当模板脱离混凝土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严禁采用猛烈敲打然后强扭等办法拆触摸板、支架,严禁抛扔模板(6)模板拆除后,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7)拆除模板和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及其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混凝土围檩、支撑及系梁为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可拆除。
5.保证措施5.1安全保证措施(1)现场施工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2)项目部建立健全的各级、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挂墙。
(3)项目部每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项目部建立消防领导小组,制定健全的各级消防责任制度,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
(5)现场防火①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制定施工现场的消防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绘制消防平面图,明确各区域消防责任人。
②按施工作业面和生活区的实际面积和需要,根据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生活住房区及施工机械、车辆上配备足够而有效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蓄水池。
③挑选年富力强的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对其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消防业务,做到训练有素。
④与当地消防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必要时请求予以协助。
5.2质量保证措施5.2.1组织保证5.2.2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从原材料控制开始。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工作。
5.2.3岗位责任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项目部人员分工,将根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在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基础上实施逐级负责和分工负责。
5.2.4制度保证(1)严格实行交底制度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向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作业人员及相关部门进行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几何尺寸、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该工程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2)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作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