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号:202005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第二节李嘉图模型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三节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理论1.基本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三种基本模型形式,并对每一种模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认知,了解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实质及对贸易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2.本章重点:基于产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核心内容及其对现实贸易关系的解释。

3.本章难点: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相互倾销模型的分析。

第五章其他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从需求、技术变化及要素积累等角度探讨贸易起因的几种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主流贸易理论研究中未曾深入涉及的空白。

第一节需求因素与国际贸易第二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1.基本要求:掌握相互需求贸易理论;了解技术变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熟悉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掌握贫困化增长的内涵与原因。

2.本章重点:技术变化、要素增长对贸易发展的影响。

3.本章难点:贫困化增长的内涵界定与原因分析。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本章介绍几种主要的贸易保护理论:最佳关税伦、优质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与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这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采取积极的贸易保护政策有时也可以增进国家的整体福利,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第二节幼稚产业保护论第三节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最佳关税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学动因;了解幼稚产业的界定;理解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的实质;掌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采取的的主要政策措施。

2.本章重点:幼稚产业保护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各种贸易保护理论的理由分析。

第七章贸易政策工具本章主要介绍关税和非关税的主要类型及其经济效应,并通过分析关税同盟理论讨论经济一体化措施对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关税第二节非关税措施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1.基本要求:掌握关税、非关税壁垒、关税同盟等概念;掌握关税的经济效应;理解关税同盟的发展及其对相关国家经济福利的影响。

2.本章重点:关税和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3.本章难点: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八章贸易政策实践与多边贸易体制本章首先分析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然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最后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1.基本要求: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演变;掌握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2.本章重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及其政策。

3.本章难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及其政策。

第九章中国的外贸发展与外贸战略本章首先分析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最后探讨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及其调整。

第一节中国的外贸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第三节中国的外贸战略及其调整1.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外贸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外贸体制及其改革趋势;理解中国传统外贸战略的局限性及其调整的方向。

2.本章重点: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与外贸战略调整3.本章难点: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

第十章国际收支核算理论本章在阐述国民收入账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国际收支账户、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问题。

第一节国民收入账户第二节国际收支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差额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头寸、国际收支平衡等概念;了解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2.本章重点: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国际收支概念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涵。

第十一章汇率与汇率决定理论本章在阐述外汇与汇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汇率决定理论,为后面章节讨论如何调节国际收支乃至如何实现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打下基础。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外汇、汇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等的概念;把握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2.本章重点: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

3.本章难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资产市场说。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

第一节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理论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理论第四节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等基本概念;把握国际收支调节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2.本章重点:国际收支调节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本章讨论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及其政策搭配的一般理论,并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与政策搭配第二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与经济政策第三节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1.基本要求:了解内外均衡、米德冲突、蒙代尔指派原则、IS-LM-BP模型等的概念;了解国经济学家对一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历程;掌握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理论。

2.本章重点:开放经济的宏观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选择。

3.本章难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本章在介绍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宏观经济相互依存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1.基本要求: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概念;理解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理论。

2.本章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理论。

3.本章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理论。

第十五章国际货币体系本章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探讨最优货币区理论,并分析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认识最优货币区的发展及其判断标准;理解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2.本章重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各体系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最优货币区的发展原因与判断标准。

第十六章中国的涉外金融与金融政策本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然后讨论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改革,最后探讨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及其调整。

第一节中国的国际收支第二节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第三节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1.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的国际收支的发展演变;认识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改革方向;理解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本章重点: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演变与改革。

3.本章难点:中国的汇率制度和对外金融资产的发展。

第十七章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两种主要的国际间接投资理论: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间接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

第一节跨时贸易理论第二节资产组合投资理论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1.基本要求:了解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把握国际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

2.本章重点: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

3.本章难点: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

第十八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第三节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1.基本要求:了解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多方面经济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