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南京审计学院经济系国际贸易教研室编2003年元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四年制本科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是一门以国际经济关系为对象的新兴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确定其本质内容;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经济问题;从理论和政策的层面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观察国际经济的新角度。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本课程的有关概念(二)深刻理解国际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三)能用数量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四)能用所学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编、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是国际贸易传统理论的回顾,要求同学们能够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认识国际贸易的古典理论,尤其着重李嘉图的通过“比较”而探究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思想。

第一节、重商主义贸易观点第二节、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三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思考题】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财富的?2、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中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3、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他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第二章、标准国际贸易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对传统的李嘉图模型的深入拓展,试图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比较优势理论作出更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描述。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这些基本的分析工具。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成本递增情况下)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思考题】1、商品的机会成本和商品的相对价格之间是何关系?如何用它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2、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什么?成本递增与成本不变情况下的贸易分工有何不同?第三章、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贸易分工和贸易得利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推导出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从而在更严密的逻辑框架下重新诠释相互需求原因。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提供曲线的推导和均衡贸易条件的确定。

第一节、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第二节、提供曲线第三节、一般均衡分析第四节、贸易条件及其变化【思考题】1、提供曲线是如何推导的?它是如何确定均衡贸易条件的?第四章、要素禀赋与H-O模型【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去寻找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并在该定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几个重要的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以及关于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

最后介绍了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这些内容都要求同学们掌握。

第一节、要素密集与要素丰裕第二节、H-O理论一、H-O定理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四、特定要素模型第三节、里昂惕夫之谜【思考题】1、“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

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分裕的。

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试对上述这段话进行分析。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特定要素模型是如何分析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的?它与ss定理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4、何为莱昂惕夫之谜?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解释?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由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当前日益发达的产业内贸易,本章着重介绍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市场结构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

此外,本章也介绍了基于动态技术差异和需求偏好的差异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独立源泉。

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第四节、技术的动态差异与国际贸易第五节、由需求决定的国际贸易【思考题】1、外部规模经济是如何对一国的贸易产生影响的?2、试阐述产业内贸易理论。

3、如何用技术差距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4、如何用偏好相似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第六章、贸易政策工具【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各种贸易政策工具的得失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对贸易福利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下面的贸易政策的选择。

本章重点要求同学们关税分析和非关税避垒中的配额、补贴和倾销部分内容。

第一节、关税分析一、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二、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三、关税结构和最优关税第二节、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二、自动出口限制三、倾销四、出口补贴五、其他非关税避垒【思考题】1、小国征收关税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其福利状况会受到什么影响?大国征收关税产生的影响与小国有何不同?原因何在?2、何为最优关税?它与一国的贸易条件和贸易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它是如何确定的?3、何为有效保护率?它对一国制定合理的关税政策有可指导意义?4、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区别体现在哪里?5、出口补贴与生产补贴在环节上有何不同?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方面有可不同?二者孰优孰劣?6、何为倾销?发生倾销需哪些条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着重探讨不同国家贸易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要求同学们重点了解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二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思考题】1、进口替代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进口替代政策在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比在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得成功?2、出口导向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优于进口替代政策?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3、何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它主要是针对什么样的市场失灵状况而制定和实施的?第八章、经济一体化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介绍经济一体化的成因、主要形式及作用,其中着重探讨其典型形式-关税同盟,并介绍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欧洲经济一体化。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理论以及欧盟的概况。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概述第二节、关税同盟一、贸易创造二、贸易转移型三、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四、欧洲同盟五、北美自由贸易区【思考题】1、经济一体化有哪些组成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福利影响如何?3、关税同盟可获得哪些动态效益?第九章、国际要素流动【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和商品的国际流动一样,生要要素的国际流动也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相对地位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本章将探讨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以及两种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国际流动。

要求同学们重点把握资本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的动机和效应第二节、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第三节、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效应【思考题】1、资本流动如何增进相关国家的福利的?2、简述马柯维茨-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3、劳动力的流动如何影响各利益集团的福利水平?第三篇、国际金融理论第十章、外汇市场与汇率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外汇市场的基本知识,包括外汇和汇率和基本概念、汇率制度的种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汇率的决定理论,以及不同类型的汇率制的运行特点。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汇率的决定理论。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第二节、外汇市场第三节、汇率理论【思考题】1、试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缺陷。

2、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说明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3、固定汇率体系和浮动汇率体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十一章、国际收支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各种表现及对经济的影响等。

并着重分析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要求同学们重点把握这部分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帐户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第四节、国际收支调整【思考题】1、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巨额逆差,同时资本项目出现巨额盈余,试说明两者的关系。

2、一国能否总是处于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状态?为什么?3、如何对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进行分析?4、试析货币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的区别。

第四篇、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开放经济下政策目标的多元化增加了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难度与复杂性。

本章我们将探讨在开放经济下,政府如何如何通过制定调控政策,选择有效的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的目标,以及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

要求同学们对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及不同的汇率制度下的实现机制重点把握。

第一节、宏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二节、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第三节、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内外均衡的实现第四节、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内外均衡的实现【思考题】1、丁伯根法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何谓米德冲突?2、为什么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总是无效的?3、在斯旺图中,应通过什么样的政策组合来实现内外均衡?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与国际协调【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和溢出效应,并通过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了解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国际政策协调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洲货币体系对这一理论的积极实践和探索。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全部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第三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思考题】1、一国实施的宏观政策是通过哪些机制产生国际传导的?2、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比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所产生的不同溢出效应。

3、何谓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不对称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一国在什么情况下会加入固定汇率区?5、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分析建立通货区所必备的条件。

四、本课程的使用教材(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课内学时共计五十四课时。

五、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2、陈彪如:《国际经济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3、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易纲:《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席小炎、王秋石主编《国际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6、袁志刚、宋京编著《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