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典例引路论度量尹荣方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

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性。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时没有,又何日没有?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

如前人史晋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

”胸襟狭隘、气量窄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彼恨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是白白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

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

此时,韩琦从后面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何事不可以再议?”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

③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度量源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

彭思永考举时,贫无余钱,持金钏[注]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袖中,彭思7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明确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法.卢梭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俄.普希金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7、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斯宾诺78、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

——爱因斯坦教师总结: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二、论据的选择1、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7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

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②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

而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是“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他们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2、以“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马克思是我7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明确:材料符合典型、新颖、确切的要求。

3、以“学贵有恒”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学贵有恒事例: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

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到深夜两点钟。

明确:犯了选例不确切的毛病。

论点是“学贵有恒”,例子却是非常刻苦。

“刻苦”与“学贵有恒”是两回事。

可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也就是说,做什么事只在有恒心,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4、以“凡事预则立”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凡事预则立事例:有的青年工人喜欢凑热闹,看见买英语书的人很多,想想现在学英语挺热门,就也买书来读。

但没过几天,觉得没意思了,便改学7语文,改学数学,等等。

到头来,一样也没学好,倒费了很多钱买书。

学习不能没头没脑地东抓西摸,只有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学得有用,学得巩固。

明确:不确切。

论点中的“预”,是指做事情要预先估计准确,作好充分准备。

而选例是说明做事情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凑热闹。

5、以“不要轻视小事”为论点,引用下面的话作为论据。

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是否合适?引言: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明确:不准确。

荀子的话说的是积累的问题,与“不要轻视小事无关”。

6、试着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在论据使用上的妙处。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7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

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

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师总结: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能否证明论点。

总之,论据的选用要紧扣论点。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要新颖。

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所谓新颖,这几句话可以很形象的告诉大家: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第四论据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

三、论据的使用1、以“要认真学好语文”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

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

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

能够证明论点。

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可概括叙述为: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2、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事例的分析: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他在发明电灯的实验中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

试想,假使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明确:最后一句的议论偏到“毅力”方面,属于议论不当。

应改为:“爱迪生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

”教师总结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

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四、成功范文:稳中求胜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

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