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上课,起立,坐下。
)同学们,高一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第三单元的写作话题是宽容。
宽容是近几年社会上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有人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宽容网站。
如何写好以宽容为对象这一话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3页,快速浏览【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板书课题)。
阅读时,自认为有收获的地方请圈上。
5分钟后,我又要求学生在课本材料中划出: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例论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设计的有关宽容的5道作文练习题,再次组成小组让大家讨论。
在明白设题要求后,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搜集有关这个话题的材料,同时构思自己作文的立论角度。
一周后,我用一节语文课进行快速作文比赛来检测学生,从而达到本单元写作教学的目的。
我综合5道作文题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以宽容为对象,回答课本95页上第四大题的问题,任选第一大题中的名言一句作为自己文章论题的结论。
立论角度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还附有题目提示,如: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帮人就是帮己不计前嫌成大事……同时还公布了评分要求:(按高考作文70分)一、40分钟800字,书写工整,记42——50分;二、题目新颖,不出现宽容二字,或自拟的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记10分;三、运用的名言能符合论证观点的,记10分;下课铃声一响,全班48位同学,47位完卷上交了。
浏览、批改完学生习作,我兴奋极了!本次作文不仅按要求达到了训练目标,而且特色习作比比皆是。
不仅尝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的甜头,也激发了实施新课标改革语文教学的兴趣,更坚定了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
附林倩同学的习作予以抛砖引玉。
大度之隐忍佛说:净扫其室,隐忍宽容,其价值之所在也。
------题记惟宽容可以得人。
唐太宗时期,魏征一大忠臣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几度向唐太宗进谏,按常理而言如若是君王必有天子之架,贤臣之言必有扰其心之时。
可是唐太宗他有大度之心,对于魏征的进言并不恼火,而是下马迎谏,如此君臣之礼,古往今来能有几多,世人对唐太宗的治世之道叹之赞之。
此可谓天下之人归心其下矣!惟有宽容可以释其人。
曾有一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架而行,俊马咬伤国马之长鬓之颈,使其流血不止。
段章至此。
常人必言“骏马难此其咎矣,国马之主必杀之”圣人曰“人善则其马亦之矣”。
寓言的下文如是说“国马若无其事,仍然行走自如。
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托圣人之言,马之主人然此之宽容,其马必也顺之。
寓言末演为:”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一只懂得宽容的马因其德释放了另一只伤害它的马的心灵,使这只马解脱心中的禁锢获得心灵的安慰,就这样一个宽容救了一只抑郁伤身的马可见,宽容之心是难得的救命药啊!!假若唐太宗无宽容之心,无法容忍魏征之谏,那么,天下又怎么会有此段君臣佳话呢?如有,却一定是历王一样的昏君只弭谤也,终其安能求得天下顺之从之呢?国马固危居于骏马之上,可是越是处于颠峰之上的就越要懂得生存之道,没有宽容又谈何生存之计量。
伟人的邓小平,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位令人信服的人,就在于她有隐忍之心。
文革的他上山下乡,心甘诚愿当工人农民。
他不管是当上党中央的领导,还是与平民一起劳动,都活得坦坦荡荡。
最后他总结经验,力举改革开放,为全国人民拓宽了致富之路。
这难道就不是宽容隐忍之成就??一个人的小小误伤,你就断定是其想谋杀,想夺取,想独享江山,那么身为君王的不是一日都不得安眠了吗?而宽容就是信任他人,所谓得人心必得天下也!!!生活中我们有小心眼的时候,可是每当我们为别人犯下的错而烦扰时,不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使得自己天天在不开心中度过,试问,这又何必呢?宽容有很多,只要你的一句:“没有关系。
”“这又算得了什么了”“不用当心,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与人共处时懂得这些,,那么生命便精彩无限!!!!惟宽容得人心,惟宽容为人道之崇尚也!!作者写后留言:写完一看表才用了38分钟,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习惯,作文要一气写完,完卷后要从头再看一遍,当即在文后写上感受,于是我写下了下面的话:“宽容,是当今一直流行于现实社会中的习惯用语,可是,真正行使它的人却极少。
论证宽容,我从历史名人入手,就是要阐明一点,古人、古物尚且如此,然而作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我们,又怎能拖其后腿呢?所以我写下了此文以之呼吁!点评:不到40分钟,一个高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习作真叫人佩服!作者还别出心裁,用文言句式作分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之道理更加明白,加之用魏征、邓小平等历史名人作论据,由此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作者还用词字字珠玑,可见功底之厚。
(韩永风)一、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在证明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下列语句:唯宽容可以得人.宽容意味着给予, 给予别人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宽容是有气量的表现, 而刻薄却是不足的流露.宽容是芬芳的花朵, 友谊是它的果实;宽容是理解的桥梁, 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一、导入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熟悉——弥勒佛,招牌式的笑容外加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常说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别人又称他“大肚佛”。
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佛,她就是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
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
可怜的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像这样狭隘的胸襟,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人唾弃呢?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与他人相处磕磕碰碰总少不了,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芥蒂,你愿意当一个怀有宽容之心的大肚佛呢,还是当个睚眦必报的小佛爷呢?人与人接触难免要产生许多矛盾,化解矛盾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宽容。
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李仁》篇载【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
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
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
我想这也就是宽容精神的体现,假如把“忠恕”之道用在同学之间一定会让同学们相处的更加和谐融洽。
二、关于宽容的故事和或者名言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明确:如“六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名言警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踩扁了紫罗兰,她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便是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三、学习论据的选择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
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
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
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1紧扣论点)举例讨论: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
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
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
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
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
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
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挫折铸造成功。
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
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
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2典型)讲解: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
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