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课使用)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课使用)
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 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三连 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断总 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己知彼, 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
明确:不能,老生常谈,缺乏时 代感。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 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
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 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 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 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 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 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 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 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 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 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 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 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 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 胜利。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 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 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 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 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 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 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 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 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 据。
总结:
一、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
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 实,还有科学数据。
二、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 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 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 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
合作探究
探讨论据选择的得失,同学们讨论下列几组材料:
明确:
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 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 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 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 “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 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 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 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第二组: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 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 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 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 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 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明确:
第一个片段引用诗句,并借助排 比,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意志” 的内涵,第二个重在通过分析事例来 说明应包容重用有才之人。两个片段 均用了排比的手法,给人以有文采, 有气势,有说服力之感。
2、论据要真实。如果所选论据不 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 而会动摇论点。一般来说,道听途说 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 “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 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 特别是涉及姓名、人格、国籍、年代、 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痛,不能有硬 伤。
3、论据要典型。典型性即具有 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 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 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 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 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 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 起来。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故事导入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 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 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 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 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 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 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 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 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 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 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 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 据不真实。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 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 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 力!
了解论据类型
自读尹荣方的《论度量》。问: 本文逐层阐述了度量大的好处;有德、 有识者度量才大;不断修行、学习才 能获得度量三个观点。这些观点是建 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 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 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能力提升 讨论下列几组论据的使 用的特点和优缺点。
第一组 论证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拿破仑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偏偏是个矮个子, 不够威武,美中不足。罗斯福性格刚毅,在他的 领导下,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 胜利,但他却是个体弱多病接近死亡的人,真遗 憾。喀麦隆足球队老将米拉,技术非常精熟,但 是体力难支,常常下半场刚上场,就会被解说员 抱怨说米拉跑得太慢了,又是个美中不足。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伟人也不是完美的,人们总 是追求完美,可是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
第三组、阅读下面文段,说说叙述实例上存
在什么问题?
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
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 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 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由于刻 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 献。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 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 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 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 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后 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 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为此,他深深感到,科 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 ,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 议论没有紧扣论点: • 最后一句的议论偏到“毅力”方面,属于
议论不当。 • 修改示例: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失败之后
选择放弃,不去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哪怕 是在成功之前的最后一次失败之时选择了 放弃,恐怕爱迪生就与这项伟大的发明创 造无缘了,更何况是1628项发明?
论据的使用: (一)叙述事例:
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紧扣论点、顺序合理; (二)分析说理: 紧扣论点、方法灵活、 增强语势、融入情感。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 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 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 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 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 “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
4、论据要新颖。新颖的论据往往能 吸引人。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 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 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 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 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让人味同嚼 蜡。所以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 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 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 的是石子。
明确:1、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 同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 论。
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 去,从而化解矛盾。
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 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 言论。
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 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 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志,昭示 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 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 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湖南考生《谈意志》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带钩,自是对 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管仲的才识时,放 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第四组、阅读文段,分析说理存在什么问题? 试修改。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 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他在发明电灯的实验 中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 种材料。试想,假使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 ,遇到困难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 要推迟多少年。
分析说理注意问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多 积累
课堂总结:
论据选择: 要紧扣论点; 要准确、可靠; 要力求新颖; 要典型有力。
论据使用 (一)叙述事例: 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紧扣论点、顺序合理; (二)分析说理: 紧扣论点、方法灵活、 增强语势、融入情感。
温馨提醒
我们了解了选择和使用论据的一些 要求、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能付诸写作 实践。真正要用好论据,需做到:
修改示例
• 存在问题:叙述不简洁
• 修改示例:
• 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 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 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 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 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为 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例如: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
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 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 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 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 “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 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 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 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 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 “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 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 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