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本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过度时期,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为了切实搞好各班物理科教学,力争让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九年级及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拟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八年级二个班,大部分来自陆河县内,少数来自临近县--陆丰市和揭西县,由于我校七年级已经开始接触过物理一学期,所以这时候的八年级学生(插班生除外)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兴趣,特别是八(1)班重点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氛围较佳,基础更为扎实,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力争学习成绩大幅度超越次重点班。
八(2)班是普通班,是我教学一大难点,把好班教好,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有多好,能把普通班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才是体现一位教师优秀教学的证明。
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物理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习惯,狠抓基础知识,杜绝难点,学习成绩尽量与重点班缩小差距。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教材编排特点)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
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
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4、教科书图文并茂,由一个物理现象引发一个问题,由一个师生科学探究解决一个物理知识点,由一个知识点来为生活、生产服务,再由一配套练习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各重难点。
四:目标任务1、切实抓好本学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八年级二个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较大提高。
2、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作为物理任课教师的我义不容辞,能和各班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舒适的班级育人环境。
3、参与并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新的起色,达得自己制订的目标,本学期主要做好新教材的研究探讨和物理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工作。
力争在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中获得好成绩。
4、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方法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同时借用物理学科中涉及的一些现象或原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方法措施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养成对所做探究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2、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PPT 课件进行教学。
4、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六、附教学进度安排表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教学过程设计二、新课教学:(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
如: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mm;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张;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mm。
1.活动B:(1)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2)让学生交流其它方案;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二)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注意: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1.身上的“尺”(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2)估测:在没有任何现成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
估测训练。
心中“尺”:普通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指甲宽约1cm;拳头宽约1dm;教室高约3m。
2.身上的“表”脉搏数等小结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练习设计1.要测量图示的一根曲线段MN的长度,谈谈你的方法。
2.给你一枚一元的硬币,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把所用的器材、步骤写出来。
课后作业请你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写出你的办法。
教学心得提醒学生用测得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一张是两页,可这个简单的常识,却有许多学生忽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教学过程设计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音调的初步概念通过前面的活动,引出“声音有高低之分”。
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刘欢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品味音调的不同。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设计实验: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
观察:在听声音的同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进行实验:1.改变尺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
通过对比可以听出:几次实验声音的高低不同;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2.把回声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高。
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越高。
引入“频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1.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子的导线跟示波器连接并调整好。
2.对着话筒敲击音叉,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波形。
3.敲击两根不同频率的音叉,比较波形。
(三)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1.用吉它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
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
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3.观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4.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有关。
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四)阅读“信息游览”,并思考下列问题: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3.蜜蜂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三、四百次,而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只振动5、6次,据此说明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而听不到蝴蝶从身边飞过?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课后作业教学心得 1.音调及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 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教学过程设计(2)学习与光的反射现象有关的名词,完成下面的填空: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线;∠AON是角;∠NOB是角。
思考:入射光线与界面成30°时,入射角是多少?反射角是多少?(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实验步骤:①让激光笔的入射光沿着光屏左侧射到镜面的O点;②转动光屏F板,找到反射光线;③观察和测量入射角分别为30°、45°、60°时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中;入射角30°45°60°反射角当E、F在同一平面时,F面上收到反射光线,当E、F不在同一平面时,F面上收到反射光线。
(填“能”或“不能”)3.实验结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一下: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二角(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并完成下面填空:(1)、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平面上;(2)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入射角。
课后作业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你是如何发现“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教学心得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教学过程设计我们把反射面呈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面对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