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一.选择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
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 10.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
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11.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个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 13.就乙省区而言,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14.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 A.水能资源丰富 B.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D.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回答13-17题。

1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

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16.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17.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18.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水分不足D.劳力不足 19.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20.下列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是A.电子工业 B.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采矿业二.综合题21、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左图中经济发展核心城市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写出经济发展轴线名称: a , b , c , d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是:从沿海向、地区
推进,同时积极向拓展。

22.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区储量荀阿良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2) A地区与B相比,发
展上述工业的优势是;;
_;。

(3)为了优化资源配置,A,B两地资源都大量输往地区。

这对资源输出地区有什么重要的地理意义?
23.读200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民收入构成及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3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民收入构成及变化 (注: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和租金收入.农民的退休金和养老全等.) (1)在全年人均纯收人中,由苏南往苏北.工资性收人总额与
家庭经营纯收入总额的变化趋势为。

(2)在表中l-4收入项目中,苏中地区农民的最高收入来自,苏北地区 ,农民的最高收人来自。

苏南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来
自。

(3)从全省范围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资性收入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B.家
庭经营性收入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C.第一产业纯收人绝对额
增加 D.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绝对额藏少 (4)苏北农村地区国土整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

(5)从表中资料分析。

苏北地区提高农民收入的立足点是什么?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发展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ACA 6-10 BACDC 11-15CBCBC
16-20BCBCA 二.综合题 21、(1)上海北京广州重庆(2)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带陇海-兰新沿线经济带(3)内陆沿边(中部西部)海外 22.(1)石油(煤炭)石油(煤炭)开采与加工(电力工业)(2)答案要点:经济基础较好(资金与技术较为雄厚);产业协作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接近市场(3)东部沿海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23.(1)工资性收人总额越来越少家庭经营纯收入总额越来越多 (2)外出从业得到收入第一产业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3)A (4)有大片盐碱地多干旱与洪涝(5)发展第一产业可采取的相应发展措施有:①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⑧发展商品农业④搞好水利建设⑤改良土壤⑥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