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热习题整理(高二上)

反应热习题整理(高二上)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0山东卷)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英语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侧脸房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22()()2()H g Cl g 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 ∆不同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 错;反映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 错;C 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根据H ∆=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 错。

答案:C(2010重庆卷)12.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A .404B .260C .230D .2001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

由已知得:Br 2(l)=Br 2(g) H =+30KJ/mol ,则H 2(g) + Br 2(g) = 2HBr(g);H = -102KJ/mol 。

436+a-2×369=-102;a=―200KJ ,D 项正确。

(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0广东理综卷)9.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2()H O g O H g =+ ⊿1H22(g)(g)2l(g)Cl H HC += ⊿2H2222(g)2(g)4l(g)(g)Cl H O HC O +=+ ⊿3H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3H =⊿1H +2⊿2HB ⊿3H =⊿1H +⊿2HC. ⊿3H =⊿1H -2⊿2HD. ⊿3H =⊿1H - ⊿2H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有盖斯定律可知3122H H H =∆-∆答案:A(2010浙江卷)1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 △H=-890.3kJ·mol -1 B. 500℃、30MPa 下,将0.5mol N 2和1.5molH 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2350030MPa()3()2()N g H g MH g −−−−−→+←−−−−−催化剂℃、 △H=-38.6kJ·mol -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222()Mg OH Mg OH +-+=↓D. 氧化铝溶于NaOH 溶液:232232()Al O OH H O Al OH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A 、标准燃烧热的定义,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方出的热量(标准指298K,1atm)。

水液态稳定,方程式系数就是物质的量,故A 错。

B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22350030MPa ()3()2()N g H g MH g −−−−−→+←−−−−−催化剂℃、对应的热量是1mol 氮气完全反应时的热量,但次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投入0.5mol 的氮气,最终参加反应的氮气一定小于0.5mol 。

所以△H 的值大于38.6。

B 错。

D 、氢氧化铝沉淀没有沉淀符号。

本题答案:C教与学提示: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化学学科技术规范,强调准确性,强调正确理解与应用。

特别重视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反应热的对应关系。

重视离子方程式的拆与不拆的问题。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聚集状态、系数、系数与反应热数值对应、反应热单位、可逆反应的反应热等内容构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强弱电解质、最简整数比、定组成规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守恒、定量离子方程式等内容组成。

(2010上海卷)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B .相同条件下,2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C .0.1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0.1 mol·L -1的醋酸钠溶液的pHD .1L 1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 2的量大于1L mol·L -1硫化钠溶液吸收SO 2的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pH 、元素化合物等知识。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说明部分硫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测定值大于理论值,A 错;氢原子转化为氢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说明2mol 氢原子的能量大于1molH 2,B 错;碳酸的酸性弱于醋酸,故此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醋酸钠溶液,C 对;1L 1mol.L -1的溶液中含有溶质1mol ,前者发生:Na 2CO 3+SO 2+H 2O=2NaHSO 3+CO 2↑;后者发生:2Na 2S+5SO 2+2H 2O=4NaHSO 3+3S ↓;分析可知,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D 错。

易错警示:此题解答是的易错点有二:一是对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和吸热放热的关系不清,要能够准确理解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二是忽视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不能准确判断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时要生成氢硫酸,造成氢硫酸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2010上海卷)17.据报道,在300℃、70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 2(g)+6H 2(g)CH 3CH 2OH(g)+3H 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Cu-Zn-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充入大量CO 2气体可提高H 2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 3CH 2OH 和H 2O 可提高CO 2和H 2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

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A 对;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B 错;充入大量CO 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 2的转化率,C 对;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 2和H 2的转化率,D 对。

易错警示:利用化学平衡知识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使反应正向移动还是逆向移动,倘若给出的知识温度条件则无法判断。

(2010江苏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 .常温下,反应()()()2C s CO g 2CO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0H ∆>C .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3+Fe 、2+Cu 、2+Zn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关的反应原理。

A 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其质量在增加;B 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 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 项,可知3Fe +的氧化性大于2Cu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 项。

(2010安徽卷)25.(14分)X 、Y 、Z 、W 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表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个σ键。

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键长较长的是。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 的化学方程式是。

(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XO(g)+12O2(g)=XO2(g) ∆H=-283.0 kJ·mol-2Y(g)+ O2(g)=YO2(g) ∆H=-296.0 kJ·mol-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3 VIA HClO4(2)2 H-Z H-Y(3)[Ar]3d104s1 2Cu2S+3O2=2Cu2O+2SO2(4)2CO(g)+SO2(g)=S(s)+2CO2 (g) △H=-270kJ/mol解析:由表中可知,X为C Y为 S Z为 Cl W为Cu(2010天津卷)7.(14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⑴ 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