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机展开图解读其嵌线工艺摘要:在技校维修电工专业实习教学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嵌线工艺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许多学生由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展开图理解不深,嵌线时感觉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只是死记几种嵌线方法,不会灵活运用。
本文结合展开图解读其嵌线工艺,以期对维修电工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嵌线工艺电动机
1、单层链式绕组嵌线工艺图1是三相4极24槽单层链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2,线圈节距为1—6。
图1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都有4个线圈。
每一个线圈都有两个边,通常我们把先下的那一个边称为下层边,例如本例中的奇数槽里下的那一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都是下层边;后下的那一边称为上层边,例如本例中的偶数槽里下的那一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都是上层边。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两个下层边,例如本例中的6槽里下的上层边压着5槽、3槽下的下层边,由此可见,单层链式绕组嵌线时一定要吊起两把线圈最后下,即吊把线圈2把。
嵌线步骤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
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两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顺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吊起。
(3)空一槽24,嵌23槽(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吊起。
(4)再空一槽22,嵌21槽(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按节距1—6压着1槽、23槽的下层边嵌入槽2。
(5)再空一槽20,嵌入19槽(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上层边按节距1—6压着23槽、21槽下层边嵌入24槽。
此线圈与本相第一个线圈的连接关系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或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即尾、尾或首、首相连。
(6)以后W、V相按空一槽嵌入一槽的次序,轮流将U、W、V三相的4个线圈嵌完。
最后把吊把线圈两把嵌入,至此整个绕组全部嵌完。
单层链式绕组的嵌线规律是:嵌1槽,空1槽,吊2把线圈。
简称为“嵌1空1吊2”。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之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2、单层同心式绕组嵌线工艺
图2是三相2极24槽单层同心式绕组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4,节距为1—10、24—11(见U相)。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都有2组线圈,每一组线圈都有两个同心线圈组
成。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分别嵌在槽1、24,21、20,17、16,13、12,9、
8,5、4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嵌在其余的槽内。
每一组的两个上层边都压着4个下层边,例如U相第一组线圈的上层边槽10、11压着W相的下层边槽9、8和V相的下层边槽5、4,由此可见,此种嵌线工艺吊把线圈为
图2
4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4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4。
把U相第一组小线圈的下层边嵌入槽1,大线圈的下层边嵌入槽24;它们的上层边不嵌(吊把线圈)。
3)空两个槽(槽23、22),嵌槽21、20(W相第一组线圈的两个下层边),上层边也不嵌入(吊把线圈)。
4)再空两个槽(槽19、18),嵌槽17、16(V相第一组线圈的两个下层边),上层边根据节距压着槽1、24、21、20四个下层边嵌入槽2、3内。
5)按空两槽嵌两槽的方法,依次序把其余的线圈嵌完,最后把吊把线圈依次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是:嵌2空2吊4。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之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
同相2组线圈之间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每组同心线圈之间要串联连接,首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3、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嵌线工艺
图3是三相4极36槽的单层交叉式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3,线圈节距两个:一个是1—9,一个是1—8。
图3
展开图上面一行数字表示嵌线顺序,下面一行数字表示线槽序号。
由图可以看出每一相由6个线圈组成,其中两个小线圈,节距为1—8,4个大线圈组成两组,节距为1—9。
线圈的下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左边)依次嵌在槽1、2、4、7、8、10、13、14、16、19、20……内,上层边(图上每个线圈的右边)依次嵌在槽29、30、33、35、36、3、5、6……内。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三个下层边,如嵌在槽29、30的上层边压着嵌在槽31、32、34的下层边,由此可见,此种嵌线方法吊把线圈为3把。
嵌线的步骤仍然是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后嵌上层边;最后嵌吊起的3把线圈的上层边。
具体的嵌线次序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槽1、2(U相两个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U1),上层边吊起(吊把线圈)。
(3)空一槽3,嵌槽4(W相小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W2),上层边
吊起(吊把线圈)
(4)再空两槽5、6,嵌槽7、8(V相大线圈的下层边,引出线头V1),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1、2、4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35、36。
(5)再空一槽9,嵌槽10(U相小线圈的下层边,U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节距1—8压着槽4、7、8三个下层边嵌入槽3。
(6)再空两槽11、12,嵌槽13、14(W相大线圈的下层边,W相大、小线圈的连接方式是上层边与上层边相连,下层边与下层边相连),上层边按照节距1—9压着槽7、8、10三个下层边分别嵌入槽5、6。
(7)再空一个槽15,嵌槽16(V相小线圈的下层边)。
再按上述方法依次把U、W、V三相的线圈嵌入槽内,最后把吊把线圈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是:嵌2空1,嵌1空2 (3)
按此种方法嵌线,同相线圈中间的过桥线可不截断。
同相每组大线圈之间要串联连接,首尾相连;大小线圈之间连接时要注意翻把,使大小线圈的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最后留出的6个线头,隔一即为同名端,如V1、U1、W1和W2、V2、U2。
4、三相双层绕组的嵌线工艺
图4是三相4极24槽的双层绕组展开图。
每极每相槽数为2,线圈节距为1—6。
展开图中间的数字表示线槽序号,每一槽里画有两条线,实线表示双层绕组的上层边,虚线表示双层绕组的下层边。
每一相有8个线圈,分为4组,16个边,分别嵌在8个槽的下层边、8个槽的上层边。
例如U相绕组槽1、2、6、7为一组,两个线圈,槽1、2嵌其上层边,槽6、7嵌其下层边;槽7、8、
图4
12、13,13、14、18、19,19、20、24、1嵌另外3组,槽7、8,13、14,19、20分别嵌其上层边,其余槽嵌其下层边。
每一个上层边都压着5个下层边,例如U相7槽的上层边压U相线圈2—7的下层边,V 相线圈3—8,4—9的下层边,W相线圈5—10,6—11的下层边。
因此,此种嵌线工艺必然要先嵌5个线圈的下层边,吊起5个线圈的上层边,然后依次序嵌5个下层边,5个上层边……最后再把吊起的5个上层边嵌入。
具体的嵌线步骤如下:
(1)选好第一槽位置,靠近机座出线口。
(2)嵌一个节距(本例节距为5)线圈的下层边,如U相线圈1—6、2—7,V相线圈3—8,4—9,W相线圈5—10的下层边,分别嵌在槽6、7、8、9、10内。
上层边暂不嵌入,作为吊把线圈。
(3)嵌好的下层边放入层间绝缘。
再嵌入其后的5个线圈的下层边(嵌在槽11、12、13、14、15内),接着嵌各个线圈的上层边(嵌在槽6、7、8、9、10内)。
依次序直至把其他线圈的上、下层边嵌完。
最后把吊把线圈的上层边嵌入槽内。
嵌线规律:每个线圈连续嵌入槽内,吊把线圈等于一个节距。
综上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层绕组的嵌线步骤可归纳如下:按次序先嵌下层边,再嵌上层边。
下层边是几把,就“嵌几”;相邻下层边相隔几槽就“空几”,一个线圈的上层边压着几个线圈的下层边,就“吊几”。
简称“嵌几,空几,吊几”。
双层绕组的嵌线步骤可归纳为:按次序先嵌一个节距的下层边,再嵌一个节距的上层边;吊把线圈为一个节距的上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