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地震波速度

第4章地震波速度

ti
i =1
要注意:这里的地震波传播,真正遵循的是“沿最小时 间路程传播”,在非均匀介质(如层状介质)中,最小时 间路程将是折线而不是直线。
可见这样引入平均速度时所作的“地震波沿最短路程直 线传播”的假设就是对一种实际介质结构的近似简化。
35
4.2 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4.2.1 平均速度 4.2.2 均方根速度 4.2.3 等效速度 4.2.4 叠加速度 4.2.5 层速度
力降低,流体压力这项的百分比影响就变小,当流体
压力接近大气压时,其影响变得最小。因此在实际条
件下,时间平均方程必须用一个压差调节系数C加以修
正。
1 = cφ + 1− cφ
v vf
vr
流体压力等于岩石压力的一半时,C值约为0.85。
由于地震波在油、气、水等流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岩 石基质中的速度小,因而岩石孔隙中含有流体时使岩 石的速度降低。
地震勘探原理
主讲人:王守东
地震勘探原理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2+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第5章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2
1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的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所谓波动就是震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单位时间内地震波沿波线方向传播的距离 波的速度与波的类型和介质有关 波的速度是介质的一种性质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分析 4.2 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4.3 地震波速度的测定方法 4.4 各种地震波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30
15
4.2 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十分 重要的参数,又是一很难精确测定它的 数值。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速度不可能用精确 函数关系来确定。 对极其复杂的实际速度用建立各种简化 介质模型的方法来描述,并引进了各种 速度概念
水平层状介质波的传播路径
38
19
4.2.2 均方根速度VR
在n层水平层状介质中,O点激发,S点接收到的第n层底面的反射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传播时间为
∑n
t=2
hi
i=1 cosθ ivi
n
∑ x = 2 hi tanθ i i =1
在上两式中,都有一个参数θi,根据折射定律,可用射线参数P表 示
sinθ1 = sinθ2 = LL = sinθi = LL = sinθn = P
12
6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13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14
7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分析
4.1.1 速度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 4.1.5 地震波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v1
v2
vi
vn
∑n
t=
ti
i=1 1 − P 2vi 2
∑n
x=
Pti vi2
i=1 1 − P 2vi 2
式中ti是波在第i层介质中沿垂直界面的方向双程传播的时间。这
两个方程不能写成简单的t=f(x)显函数形式。
39
4.2.2 均方根速度VR
从数学上对水平界面时距曲线方程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 地震勘探很有意义的结论。这结论是:对n层水平层状介质,当
28
14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1、沉积岩的成层沉积决定了速度剖面上 成层分布。 2、速度存在垂直梯度,速度梯度是随深 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3、一般地,速度的水平梯度不会很大, 细致处理和解释资料时,考虑速度的水 平梯度还是必要的。如构造破坏(断 层)、地层不整合及尖灭。
29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31
4.2 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4.2.1 平均速度 4.2.2 均方根速度 4.2.3 等效速度 4.2.4 叠加速度 4.2.5 层速度
32
16
4.2.1 平均速度Vav
平均速度定义为:“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 界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 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 比”。n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是
( h1 + h2 + L + hn )
vav
=

cosα h1
cosα h2
cosα hn

cosα v1
+
cosα v2
+L+
cosα vn



34
17
4.2.1 平均速度Vav
同样得到
n
n
∑ ∑ hi
tivi
∑ ∑ vav =
i =1
n hi
v i=1 i
=
i =1 n
24
12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25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分析
4.1.1 速度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 4.1.5 地震波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15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 史的关系
同样深度、成分相似的岩石,当地质年代不同时,波 速也不同,年老的岩石比年青的岩石具有较高的速度。 速度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在强烈褶皱地区,经常观测到速度的增大;而在隆起 的构造顶部、则发现速度减低。 一般地说,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随地质过程中 的构造作用力的场强而增大。根据在实验室对岩石样 品的分析发现地震波的速度与压力之间有一定的关 系,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压力的方向不同,地震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速度 也就不同。
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过程中,还会用到一些 其它的速度概念
叠加速度、偏移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层 速度等
3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分析 4.2 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4.3 地震波速度的测定方法 4.4 各种地震波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
2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分析
36
18
4.2.2 均方根速度VR
依据费马原理。在均匀介质中,波所需时间最短的路程是直线。
而在均匀介质,水平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即 t = 1 4h2 + x2 v
t2
=
t
2 0
+
x2 v2
t2
=
1 v2
x2
+ t02
式中h0是界面的深度;t0是双程垂直反射时间;x是接收点与激发 点距离;t是在x处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 上式另一个意义在于,把时距曲线的方程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并 作t2-x2图形,波以常速度传播时,这是一条直线,斜率为1/V2。 也即速度是x2项前系数分母的平方根。 下面引入的几个速度都贯穿这种思路。
26
13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与频率无关(无频散) 温度每升高100度,速度减少5~6%。
27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分析
4.1.1 速度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 4.1.5 地震波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8
4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9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10
5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11
4.1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分析
4.1.1 速度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 4.1.5 地震波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n
n
∑ ∑ hi
tivi
∑ ∑ vav =
i =1
n hi
v i=1 i
=
i =1 n
ti
i =1
33
4.2.1 平均速度Vav
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平均速度的含义。 定义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线传播所走过的总路程 与所需总时间之比。
vas
=
O*S tO*S
=
2(l1 + l2 + LL + lm ) 2(tl2 + tl2 LL + tln )
4.1.1 速度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4.1.2 速度与岩性的关系 4.1.3 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4.1.4 速度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 4.1.5 地震波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4.1.7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4.1.8 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5
21
4.1.6 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
许多岩石是由孔隙的
多孔介质的孔隙和密度
• 孔隙度Ф =孔隙空间/总体积 • 岩石总密度ρ =岩石质量/体积
ρ =(1-Ф)ρma + Фρfl 其中ρma=岩石颗粒(骨架)密度
ρfl =孔隙流体的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