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日期:年月日
参加人员:
查房者:
查房内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护士长:今天进行查房的目的:
1.查病人相关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修订护理方案,解决专科护理难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让护生、进修护士、护士了解复习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护士汇报病历。
:
患者000,女,55岁,农民。
主因胸骨后不适3天,意识不清2小时急诊送我院就诊。
急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
于2010年7月21日12:25以“脑出血”收住院。
T36.5 P55次/分 R20次/分 BP150/80mmHg. 呈中度昏迷,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约2毫米;对光反射灵敏。
左侧肢体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零级,肌张力增高。
GCS评分5分,(不能言语,不能睁眼,刺激肢体屈曲)。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立即给予内科特级护理,病危。
多参数监测。
氧气吸入,保留尿管。
暂禁食水。
降颅压、醒脑、抑酸、抗炎等治疗。
17:40时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术中顺利。
术后每8小时/次尿激酶2万单位氯化钠2毫升行颅内血肿引流管冲洗。
夹闭2小时后开放,引流管保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
22日意识无变化,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进一步确定诊断为:1脑出血,2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
今日开通胃肠营养,(保留胃管,鼻饲流食)。
23日患者鼻饲流食后无胃潴留。
可增加鼻饲量。
24日体温最高38.4,给予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
患者呼之能睁眼,GCS评分七分。
27日出现低热在37.3-38.0之间。
入院后未大便,给予灌肠导泻。
夜间血压偏高,加用降压药,卡托普利口服。
28日.请针灸科针灸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9日,尿常规出现酮体(+)考虑为饥饿性酮体。
.继续增加鼻饲量,8月1号神志清反应极迟钝。
复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碎吸术后吸收期改变。
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
8月2日BP115/75mmHg。
暂停降压药。
意识较前好转转出ICU至10床。
即给予内科病危二级护理。
测血压2/日。
8月5日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运动型失语。
嘱家属加强患者语言训练及瘫痪肢体功能锻炼。
8月7号反应较前略灵敏。
可说处简单的字词。
经口进食后无呛咳,拔除胃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8月9日拔除尿管。
可自行排尿。
现患者神清,言语可说简短词句。
进食无呛咳。
右侧肢体肌力为0级,左侧肢体正常。
可在家属协助下床边坐起,患者八月十四日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护理问题:
问题一、意识障碍昏迷: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
患者左侧有引流管,所以头偏向右侧为好,避免左侧引流管受压,扭曲情况发生。
2、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头偏向一侧,切忌仰卧防舌后坠堵塞气道。
必要时吸痰护理。
每两小时翻身拍背,配合雾化吸入。
鼻饲时要适当抬高床头,防止返流引起误吸。
3、鼻饲护理昏迷病人前1-2天先暂进食水待病情稳定和肠鸣音稳定后可进行鼻饲。
方法:第一次鼻饲量要少,无腹胀,呕吐后逐渐加量。
床头抬高15-30度。
4、皮肤护理:
(1)每2h翻身, 按摩受压处皮肤及患肢1次,观察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肤受压情况,使用保护性措施,气垫床,翻身及取放便盆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损伤;
(2)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刺激,每日用温热毛巾全身擦浴一次,增加营养饮食。
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5、口腔护理2/日。
每日擦拭2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6、尿道口护理1/日、防止逆行感染。
大便护理,每次便后要用温水冲洗,并用滑石粉、氧化锌软膏涂肛门周围,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脏尿垫。
7、眼部护理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双眼,防止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的发生。
8、躁动护理为防止病人坠床,应加床挡,活动肢体要给以约束带约束,防止将各种处置管道拔下。
使用的约束带要注意松紧适宜,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问题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同时注意要经常变换体位。
2. 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舌后坠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
认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室内清洁。
痰液较多时,配合翻身扣背,气道湿化后再吸痰。
每1~2h翻身叩背1次。
加强气道湿化。
问题三、发热
1、每4小时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体温超过38.5C应给与相应的物理降温(冰袋,酒精擦浴、持续降温毯应用)或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
30分钟后复测体温。
问题四、潜在并发征:
(一)有再出血、脑疝的可能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1)意识状态:如病人的意识障碍从无道有,从轻到重,或进行性加重,是继发出血或脑疝的征兆。
(2)瞳孔: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有病情变化。
(3)生命体征:与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同时出现的进行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深慢或不规则,是颅内压急性增高的表现。
(4)呕吐或烦躁不安:可能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尤其躁动时无相应的脉搏增快,可能已有脑疝存在。
2、降低颅内压和避免颅内压增高:床头抬高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供氧,减轻脑水肿;控制液体匀速输入,认真记录24H出入量;给与定时翻身、扣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加。
3、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
一般收缩压维持在160mmHg为宜。
A遵医嘱按时监测血压,观察血压变化.B与病人沟通交流,保持情绪稳定勿激动,生气。
C 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
出现脑疝时立即给于脱水剂,利尿剂,甘露醇等。
并遵医嘱积极行术前准备。
(二)颅内感染:与头部留置引流管有关
1、引流袋要固定于床头,患者平卧时将引流管末端固定于两外耳道连线上15~20cm。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护理操作避免提拉引流管,当患者需要搬动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固定好,待患者安置好后再开放引流。
烦躁不安者,加强护理或给予镇静剂,避免引流管脱出或患者自行拔除等意外。
3、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正常人每日脑脊液分泌的量是400~500ml,记录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
引流液为暗红色并混有血凝块,逐渐转为淡红色,如引流液突然出现全血性或颜色较前加深,说明再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引流过程中,严防发生逆行感染,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留取脑脊液送常规检查,了解脑脊液的变化及有无颅内感染,指导临床治疗。
保持引流管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纱布污染时及时更换,引流时间不易过长,一般是7天左右,拔管前先夹闭24h,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问题五、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1、每2h翻身, 按摩受压处皮肤及患肢1次,观察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肤受压情况,使用保护性措施,气垫床、;翻身及取放便盆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损伤。
2、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刺激,每日用温热毛巾全身擦浴一次,增加营养饮食。
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补充护理诊断:
发言者:
00 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11 自理能力缺陷:与昏迷,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22 有泌尿系感染的可能:与留置尿管有关
33 肢体活动障碍:与左侧外囊区脑出血有关
护士长提问:
1、如何判断脑室引流管的通畅性?
44:若引流管通畅,可发现管内的血液液面随着患者的脉搏上下波动,还可见脑脊液从管内流入引流袋内,波动不明显时,挤压引流管如液面还无波动,怀疑引流管有可能阻塞,应立即通知医生。
2、鼻饲的温度,量及时间间隔?
55:温度保持在38-40度间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避免过冷过热,新鲜果汁勿与奶液合喂。
护士长总结:本次查房者、、提出的护理问题比较全面,具体;护理措施执行到位,病人恢复较好,且本次查房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受益匪浅。
最后留下两个问题:
1、脑出血病人频繁发生呃逆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
2、何为运动型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