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课件资料-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药理学》课件资料-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第34章抗病原微生物药概论
一. 抗病原微生物药
定义: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三.常用概念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
2.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广谱抗菌药、窄谱抗菌药)
3. *抗菌活性
抑菌药:药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杀菌药:药物能杀灭病原菌
4.最低抑菌浓度(MIC)
5.最低杀菌浓度(MBC)
6.抗菌后效应
7.化学治疗: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8.*化疗指数=LD 50/ED 50
四.*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
2.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胞浆膜上的磷脂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胞浆膜的固醇类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4.抗叶酸代谢
磺胺类、甲氧苄啶(TMP)
5.抑制核酸的代谢
利福平、喹诺酮类
五.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定义: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反复接触一段时候后,对其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之间易发生
完全交叉耐药性
单向交叉耐药性:链霉素-庆大、卡那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式]
1.产生灭活酶
β内酰胺酶
乙酰转移酶
2.靶位的修饰和变化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