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路径51页PPT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路径51页PPT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 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 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 持续不断学习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 能的公共业务。”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认为“教 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019年12月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其教师资格 证书制的确定,使教师这一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 得到了国家教育制度的保障。
2000年教育部颁发《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 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19年4月1日起,我国首次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 工作。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对于专业的认定,国际社会通常有三条公认的标准:
1)成员的职业实践有系统理论作支撑,有专门技能 作保证,有不断的研究作支持;
2)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 业道德规范;
▲ “获得性素质”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教学实践而
逐渐积淀的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品质的总合。这是 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职前教育中 获得的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素质;二是在职后初始阶段 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以经验为主的素质;三是在教师基 本成熟定型之后不断提高的素质。
(一)以素质教育观指导职前教育改革,夯实以专 业知识、从师技能为主的素质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专业知识的扩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 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 教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课程开 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等。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传 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 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三)科学先进的专业思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3)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从“状态”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反映 着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或水平,如学 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社会地位等。
从“运动”意义上讲,“化”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追赶先进、不断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教师的专业
(二)专业知识的扩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 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的综合 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教师更新、扩展专业知识, 否则,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 须关注、掌握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保证自己 为学生储备的“一桶水”是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活 水”,而不是“一潭死水”。
更新思想观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以宽文化、厚 基础、高学术、强师范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未来教师的信息 素养。
中学优秀教师各种特殊能力及其形成时间分布
各种特殊能力
大学前(%) 大学期间(%) 任职以后(%)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 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四阶段论
求生阶段 → 巩固阶段 → 更新阶段 → 成熟阶段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五阶段论
专家型教师 骨干型教师 胜任型教师 熟练新手教师 新手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六阶段论
职前教育期 入门见习期 热情建构期 专业挫折期 稳定更新期 离岗消退期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综观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表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 有如下特点和规律:
专业思想是指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存 在于每一个教育者或其他人头脑中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 法,其表现形式就是各种教育观点,诸如教育观、教学 观、学生观、方法观、质量观、德育观、课程观、教师 观等等。教师专业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观问题。专业 思想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感知与判 断,而这种感知与判断又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态度的确 立和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
(二)强化终身教育观,抓好职后培训,不断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简介之一
● 高校本位模式
“高校本位模式”是指以高等院校为基地,利用高 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在职教师所实施的以系统 理论教学与研究为主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以高 校为主、以教师进修高一级学位课程为主要目的, 主要开设教育学士、硕士以至博士学位课程和各 种教育证书课程。大学还开设各学科业余进修班, 中小学教师经2---3年的业余进修,成绩合格也可 获得相应的学位或教育证书。
成长过程。由此意义上讲,它是无止境的。
(一)专业动机是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行动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事 业、对工作的态度和热忱。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有积极 向上、奋发进取的教育动机,并能保持强烈而持久的状 态,也就是说,教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固然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但说到底是教师主动进取、 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没有积极向上的专业动机, 这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很难实现的。
(四)专业精神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方式
对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专业精神一是学习精 神,二是探究精神。世上三百六十行,教师职业是 最具学习性、研究性特点的职业之一。这种专业精 神,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身上的具体反映,是教 师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有效方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三阶段论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第一,教师的献身精神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 理解和在创造性劳动中获得的愉快与满足;
第二,从摹仿他人经验走向自觉地研究、运用教 育学、心理学;
第三,勇于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动机和 共同特征。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 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可分为生成性素质 和获得性素质。所谓生成性素质,是指个体 先天(遗传)具有的适合做某类工作的天赋 和潜能,后天给予相应的专业培训,能够快 速生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机智
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平均总计
18.95 21.65 19.58 34.69 18.18 19.19 21.42 21.95
12.63 12.37 11.34 20.41 11.11 11.11 10.21 12.74
68.42 65.98 69.08 44.90 70.71 69.70 68.37 65.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