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胡适课件
20
2、一代新文化导师
• 新文学理论 • 白话诗创作实践 • 话剧创作实践
21
1)文学改良刍议
•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 者何? • 一曰,须言之有物。 • 二曰,不摹仿古人。 • 三曰,须讲求文法。 •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 六曰,不用典。 • 七曰,不讲对仗。 •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 爱,如此,大度,彻骨。
18
做一个子:
中国传统文化定义的君子标准
中正平和精神
19
自由而又容忍的胡适
• 晚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 要” 。 • “有些人真聪明,可惜把聪明用得不得当, 他们能够记得二三十年前朋友谈天的一句话, 或是某人骂某人的一句话。我总觉得他们的 聪明是太无聊了。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 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 1937年 47岁 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被聘为国 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议员。 • 1938年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驻美全权大使。 • 1942年辞去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从事学术 研究。 • 1947年 国民政府拟委他为考试院长及国府委员, 未接受,说:“不入政府,则更能为政府助力”。 • 1949年 • 1月赴上海。 • 4月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意义
• 1898年戊戌变化是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理想 的实习;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大普及。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彻底批判封建礼 教、封建文化,宣传西方民主思想的思想启 蒙运动。 •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运动之一。最 大的发现是“人的发现”,自我的发现,无 异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促成了中国现代文 学基本价值观的确立。
现当代文学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胡适
1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
• • • • 兴起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 得名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分裂与1919年6月“问题与主义”之争; 终结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 《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前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自由、民主、 科学 • 后期:马列主义的社会革命论
4
文学革命论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二个,也是重要的组成 部分是“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 文学(白话文运动)。 •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5
二、新文化导师
胡适
6
胡适
7
个人荣誉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 自由主义的先驱 • 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14
• 1950年 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 馆馆长,为期两年。 • 1952年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 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 1955年以中国代表团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 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 • 1962年 2月24日 • 上午主持台北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 • 下午6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 脏病猝发而死亡,享年72岁。
15
胡适的情感
•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 好几个传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人 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 后。 • 蒋介石先生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 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6
另外的两个女人
• 1914年在美国胡适和韦莲司相识。 • 1927年,当韦莲司再见到胡适时,他们已经分别10年 了,韦莲司人到中年,头上长出了白发。 • 在这十年里,胡适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 婚生子,事业上达到巅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 导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先驱。在这十年中,胡适 的另一份感情开始了。在杭州养病时,和小表妹曹佩 声爱得死去活来,胡适称那段日子为“烟霞山月的神 仙生活”。《尝试集》中后面的情诗大多为曹佩声所 作。
8
胡适(1891~1962)
• 原名胡洪、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 徽人。 •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9
著作推介
• • • • • • • • • 《中国哲学史大纲》 《白话文学史》 《尝试集》《尝试后集》 《说儒》 《治学方法》 《胡适文存》(四集) 《胡适文集》 《胡适日记》 《胡适书信集》
17
狂娟的韦莲司
• “没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我崇拜你 超过所有的男人……”“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 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 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你中有我……” • 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 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 基金。9年之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 上孤独地死去,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 适的书信和稿件。
12
• 1917年 二十七岁 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 • 1919年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 战。 • 1920年与《新青年》脱离关系。 • 著《尝试集》 • 1927年 37岁 • 在美国纽约、费城地游历并演讲。 • 回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 被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 1931年41岁 • 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13 •
11
• 1910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入康 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 1912年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被举 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 1914年得学士学位,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 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 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 •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化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0
1、胡适一生
• • • • • • • • •
1891年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1896年-1904年,在家塾读书 9岁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14岁与江冬秀订婚。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 1905年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 1908年主编《竞业旬报》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09年 19岁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