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镇化目标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第一节用地布局第二节对外交通第三节道路交通第四节公共设施第五节居住用地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节绿地系统第九节景观系统第十节岸线利用第十一节旅游发展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第一节水资源利用第二节给水工程第三节排水工程第四节电力工程第五节通信工程第六节燃气工程第七节环境保护第八节环境卫生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第十节防洪工程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第十二节人防工程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第一节目标与规模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1.市域资源的控制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4.主城区道路交通5.主城区公共设施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7.主城区园林绿地8.主城区给水工程9.主城区电力工程10.主城区通信工程11.主城区燃气工程12.主城区环境保护13.主城区环卫工程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15.主城区防洪工程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17.主城区近期建设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发展新思路。
3.海口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的城市发展战略。
4.2002年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
行政区划调整标志着海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五个统筹”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构建海口和谐社会的能力。
2.遵循海岛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并加强中心城市的各项经济功能。
3.突出省、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影响,以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省建设为方向,保持并提高海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 突出表现海口生态环境优势,增强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6. 加强与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海南省各部门行业规划、海口市“十一五”规划思路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和相互协调。
第四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6.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7.《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8.《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9.《琼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五条规划期限为 2005年—2020年近期 2005年—2010年远期 2011年—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第六条本次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海口市行政辖区,包括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总面积为2304.8平方公里。
第七条确定上版规划的老城组团以及文昌市的铺前镇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区。
海口市城市发展建设应与协调区相衔接。
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九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条本规划由海口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十一条城市发展总目标把海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前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90亿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初步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以热带滨海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
第十三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积极推进海口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在旅游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航空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等方面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
2.进一步强化海口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与省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快速提升海口对全省的综合辐射带动作用。
3.调整海口工业与港口布局,继续推动马村港集装箱枢纽港区和老城工业区的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与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实现琼北地区统筹协调发展。
第十四条社会发展策略1.优先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就业面,努力使人民生活整体实现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进而达到富裕水平。
3.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区、街道、居(村)委会四级文化网络,建设面向全省服务的重点文化设施。
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4.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
第十五条经济发展策略1.落实海南省“一省两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TRANBBS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重视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依托海南热带海岛风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体育健身等热带滨海旅游业,适度发展旨在服务于岛外的房地产业。
3.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运输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依托马村枢纽港的建设,构建临海型现代物流园区。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省会职能,促进行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多功能服务型的中心城市。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热带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促进生产型农业向都市服务型农业转变。
第十六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生态景观和谐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奋斗目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建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农业基本实现生态化生产,将生态旅游建设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
4.加强江、湖、海和城市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
5.重点保护近海水体环境,更新改造现有的东、西海岸防护林。
保护沿岸红树林,规范管理滨海养殖。
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生物多样性。
6.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水平。
第十七条城市特色发展策略1.绿色环境特色构建组团间、沿海、沿江和南部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度、高标准提升城市净化、绿化和美化水平。
2.热带风光特色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通过建筑物、道路、广场和园林等各项建设,突出展示热带城市的环境和景观特色。
3.滨海滨江特色加大岸线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美化绿化,合理使用岸线,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岸线的不同功能。
4.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大力维护和修缮名胜古迹,深入挖掘海口历史文化底蕴,开辟新的历史文化主题资源,申报海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保护与塑造海口历史文化风貌。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第十八条城市性质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十九条城市主要职能1.海南省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2.海南省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
3.海南省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
4.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地、海南历史文化展示基地,海南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5.具有热带海岛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的理想居住地。
6.海南省综合交通枢纽,海南主要进出岛门户。
7.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第二十条人口发展规模近期(2010年):预测总人口180-20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29万以内;远期(2020年):预测总人口230-25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