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
课题:新的健康观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命科学第3章健康与疾病的第1节认识健康的第一课时,在《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为A级,主要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及其内涵,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在个人的整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节是为后续学习青春期健康、生命的自我管理及学生今后健康行为的实践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来看,他们对健康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但较侧重于身体健康方面,缺少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且缺乏关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从学生成长需求来看,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易波动,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本节课将新的健康观的内涵定为教学重点,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定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认识新的健康观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健康自我认识和观念的讨论,激发学生建构新的健康观;学生再通过健康标准的分类,知道健康三个标准的具体内涵;最后阅读分析真实人物案例,初步体会健康的三个方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在认识社会心理因素对身体影响的环节,利用信息库“执行猴”实验案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推测结果、分析原因、交流结论和启示,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再通过资料,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由此激发学生产生想要了解调节情绪方法的欲望。
在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环节,创设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引导互相交流自身做法,并思考其合理性,懂得选择合理、健康的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初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态度。
本节课中具体案例的阅读分析、集体讨论,调节情绪方法的交流共享等学习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的新的健康观内涵,还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整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新的健康观的内涵
2、知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阅读分析,理解新的健康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分析,了解新的健康观,学会调节和保持良好情绪,初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的健康观的内涵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