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设计资料 (1)1.1建造地点与基本概况 (3)1.2楼面构造层做法(至上而下) (3)1.3设计方案 (3)1.4材料选用 (3)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3.板的设计 (5)3.1荷载 (5)3.2计算简图 (5)3.3弯矩计算值 (6)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4.次梁设计 (7)4.1荷载设计值 (7)4.2计算简图 (8)4.3内力计算 (8)4.4承载力计算 (9)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9)4.4.2斜截面受剪承载 (10)5.主梁设计 (10)5.1荷载设计值 (10)5.2计算简图 (10)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11)5.3.1弯矩设计值 (11)5.3.2剪力设计值 (11)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12)5.4承载力计算 (14)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14)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5)6、绘制施工图 (16)6.1施工说明 (16)6.2结构平面布置图 (16)6.3板配筋图 (16)6.4 次梁配筋图 (17)6.5主梁配筋图 (17)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某一般金工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形式,其柱网布置下图所示1、1建造地点与基本概况建造地点为西安市某地,外墙采用490mm 厚的砖墙。
该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为1.0,使用环境类别为2a 类。
板的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370mm 。
1、2楼面构造层做法(至上而下)楼面水泥砂浆面层厚20mm (γ=20kN/m 2);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80mm (γ=25kN/m 2)混合砂浆天棚抹灰厚15mm (γ=17kN/m 3)。
1、31、4材料选用楼板、次梁及主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c=14.3N/mm 2 ;ft=1.43 N/mm 2 )板中钢筋和梁中箍紧采用HPB335级钢筋;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板伸入外墙内120mm ,次梁及主梁伸入墙内370mm ,柱的截面尺寸b ×h=350mm × 350mm , 结构层高为4.2m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o l /1o l =6.6/2=2.2,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 ≥2200/30=73mm ,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 ,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o l /18~o l /12=6000/18~6000/12=333~500mm 。
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h=450mm 。
截面宽度取b=200mm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o l /15~o l /12=6600/15~6600/10=440~660mm 。
取h=650mm 截面宽度为b=300mm3、板的设计3.1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08×25=2kN/2m 20mm 厚楼面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kN/2m 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 0.015×17=0.255kN/2m小计 2.655kN/2m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12.0kN/2m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2m ,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于是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 g=2.655×1.2=3.186kN/2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2.0×1.3=15.6kN/2m荷载总设计值 g+q=3.186+15.6=18.786kN/2m 近视值为g+q=18.8kN/2m 3、2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次梁截面为200mm ×45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o l =n l +h/2=2200-120-100+80/2=2020mm 中间跨:o l =n l =2200-200=20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3.3弯矩计算值不考虑板块供作用截面弯矩的折减。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m a 分别为:边支座为0,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故1M =-B M =(g+q)201l /11=18.8×202.2/11=6.97kN ·mC M =-(g+q )202l /14=-=-18.8×2.02 /14=-5.37kN ·m 3M =2M =(g+q )202l /16==18.8×2.02 /16=4.70kN ·m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C M 和2M 应乘以0.8,C M =0.8×-2.24=-1.79kN ·m ;2M =0.8×1.96=1.57kN ·m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环境类别为2a 类,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
假定纵向钢筋直径d 为10mm,板厚80mm ,o h =h-c-d/2=80-20-10/2=55mm ;板宽b=1000mm 。
C30混凝土,1a =1.0,c f =14.3kN/2m ;HPB335钢筋,y f =300N/2m 。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s A /b*h =314.0/(1000×80)=0.392%,此值大于0.45t f /y f =0.45×1.43/300=0.21%,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的恒载: 3.186×2.2=7.0kN/2m次梁自重: 25×0.2×(0.45-0.08)×1.2=2.22kN/2m 次梁150mm 抹灰: 17×0.015×(0.45-0.08)×2×1.2=0.3kN/2m小计 g=9.52kN/2m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q=15.6×2.2=34.32kN/2m 荷载总计算值 P=g+q=43.84kN/2m 4.2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370mm 。
主梁截面为300mm ×650mm 。
计算跨度:边跨 1o l =n l =(6000-120-300/2)×1.025=5873mm 中间跨2o l =n l =6000-300=57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4.3内力计算由表11-1、表11-3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A M =01M =-B M =(g+q )201l /11=43.84×2873.5/11=137.47kN ·m 2M =(g+q )202l /16=43.84×27.5/16=89.02kN ·m C M =-(g+q )202l /14=-43.84×27.5/14=-101.74kN ·m剪力设计值:A V =0.45(g+q )n1l =0.45×43.84×5.75=113.44kN Bl V =0.60(g+q )n1l =0.60×43.84×5.75=151.25kN Br V =C V =0.55(g+q )n2l =0.55×43.84×5.7=134.81kN4.4承载力计算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 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去'f b =l /3=6000/3=2000mm ;又'f b =b+n s =200+2000=2200,b+12'h f =200+12×80=1160故取'f b =1660mm 。
除B 截面纵向钢筋排两排布置外。
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2a 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厚度c=25mm ,假定箍紧直径为10mm ,纵向钢筋直径20mm,则一排纵向钢筋o h =450-25-10-20/2=410mm 二排纵向钢筋o h =410-25=385mm 。
C30混凝土,1a =1.0,c β=1,c f =14.3N/2m m ,t f =1.43N/2m m ;纵向钢筋采用HRB400钢,y f =360N/2m m ,箍筋采用HRB335钢筋,yv f =360N/2m m 。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s A /b*h=565/(200×500)=0.57%,此值大于0.45t f /y f =0.45×1.43/360=0.18%,满足最小配筋率。
4.4.2斜截面受剪承载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w h =o h -'f h =380-80=300mm ,因w h /b=300/200=1.5<4,截面按下式验算: 0.25c βc f b o h =0.25×1×14.3×200×380=2751.17×310N >max V =151.25N ,截面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采用采用Φ6双支箍筋,计算支座B 左侧截面。
007.0h sAf bh f V sv yv t cs +=可得到箍筋间距Br 0yv 7.0bh f V h A f S t sv -==82.131********.17.01081.1343806.563603=⨯⨯⨯-⨯⨯⨯=㎜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131.82=105.46mm ,截面高度在300到500㎜的梁,最大箍紧间距200㎜最后取箍紧间距s=150㎜。
为了方便施工,沿梁长度不变。
验算配筋率下限值:弯矩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为:0.3yv t f f =0.3×14.3/36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