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关于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的ppt
第二章 关于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的ppt
连续律
人倾向于知觉那些连续的线段或模式
连续律对组织的影响?
思维惯性 你看到的是连续的曲线还是被 连续律容易造 直线割断的很多线段? 成不灵活或者 无创造性思维
接近律
左边两条线会被知觉为整体与右边三条线组 成的整体相区别。 如果两个平日比
你身边有这种例子吗?
较要好的员工几 乎同时要求辞职, 人们容易觉得他 们串通一气
选择性知觉
(Selective Perception)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因为在你看来他太吝啬了, 那么从今以后,你会不断发现他吝啬的证据, 而不太容易注意他每个月资助失学儿童。
感觉的产生过程
事物作用 感官刺激 神经冲动 大脑感觉
首先要有事物作用于感官,形成在一定范 围和一定强度的刺激 由感官将这些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再以 电脉冲的方式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不同投射区内 转变成各种感觉
感觉的分类
视觉 外部感觉 感觉 内受感觉 内部感觉 本受感觉 运动觉,接受的刺激是人 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听觉
知觉者——主观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情境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和爱好
• 人们感兴趣或者厌恶的事物易被察觉
需要和动机 • 未满足的需要或动机能对人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 知识和经验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越全面,知觉就越趋于实际。 • 盲人摸象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知觉呢?
情境特征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环境通过影响人对刺激的感受灵敏度而改变知 觉效果。 •心理、情绪和情趣等都会影响到人的知觉 举例 •背景也可能对知觉有复杂的影响,它赋予环境 中的简单刺激以特殊的意义 举例
案例2-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抵抗。苻坚想 以多胜少,迅速出击。 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击 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秦军的锐气大 挫,军心动摇。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 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望八公山, 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说:“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 晋军兵力不足呢?”
NEXT
形状会引起知觉差异
穆勒莱伊尔错觉
中间两条线段哪条长?
两条黄线 哪条长?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一成不变的
瓶 子
人 脸
你看到了 什么?
知觉对象的特征(续)
知觉组织规律:
封闭律• 一组分散的知觉对象包围一个空间时,容
易被人知觉到完全不存在的整体。
连续律• 倾向于知觉那些连续的线段或模式。
• 知觉者本身有特定的观点、态度、需求、动机和识别能 力 • 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不会像照镜子那么简单机械地反映 客体,而是将个人的特点渗透到思维活动中 举例
案例2-6:“杀人现场”
汤米的叙述:
某天,我在超市购物,从一排货架一转弯,
看到一幅恐怖的景象,地板上躺着一个男 人,在他身上压着另一个人,上面的人又 高又壮,掐住受害人的喉咙,简直像个恶 魔。满地到处是殷红的鲜血。我急忙报了 警。
恒常性:
• 根据以往知识经验去解释当前对象,往往包含了一些 肯定不会! 为什么呢? 当时并未被感觉到,却通过经验和推理得到的细节。 ——知觉恒常 • 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深刻。 性 •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形象却保持相对 不变。
Back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和知觉偏差
知觉偏差的影响因素
接近律• 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一
个整体。 • 相似律 刺激越相似,越可能被知觉为同一组织。
NEXT
封闭律 下面这些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封闭律有什么启示?
一组分散的知觉对象包围一个空间时, 容易被人知觉到完全不存在的整体。
为什么很多员工只关 心自己的部门利益, 而不关心企业整体目 标?
个体在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内在心理支配 下形成的行动和行为。 任何个体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和心 理因素的影响 。
个体心理过程 (Individual Psychology Process)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恨、恐
惧等
意志过程:人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动机的激励
相似律
相似律小例子:
公交车上的“小混混”
公交车上有个小伙子头发染得火红,扎着耳钉, 穿着嘻哈,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个典型的“坏小 子——混混”。这时,上车来一个老奶奶, “小混混”立刻站起来很有礼貌的让座,忽然 让人改变了对他的认识“也许他只是穿着追逐 非主流时尚而已,本性是很好的。”
思考:为什么会看一眼,就觉得他是个 “混混”?
案例点评
在其他少年的背景衬托下,王羲之的潇
洒旷达,不拘礼节,不慕虚荣的形象很 鲜明耀眼。 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对女婿的美 称。
Back
三、社会知觉
1.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包括一个人 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 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之 间、群体之间关系的知觉。
自我概念
• 对自我更深入了解,更准确的认识他人 • 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注意到他人身上的良好品质。
案例2-3:知觉者的需要 ——对饥饿的研究
A小组的人在试验的一个小时前吃了东西 B小组的人则已经16小时没有进食了 试验过程中,试验者给他们呈现了一组主题
比较模糊的图片,结果,饥饿的B小组成员把 这些图片的内容知觉为食物的频率远远高于A 小组的成员。
Back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知觉与行为 • 第二节 学习与行为(课外阅读, 附件2-1) • 第三节 人格与行为 • 第四节 气质与行为 • 第五节 能力与个体行为
Back
引,五个目击者所描述的现场
情况几乎完全不同。事实只有一个,为什么他们看 到的是不同的“事实”呢? 同班的住校生,每天生活几乎一致,为什么毕业时 知识、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异呢? 失恋,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走出了痛苦阴影,重新 开始快乐的生活,而有的人则长期抑郁甚至走上人 生的不归路? 足球规则是固定的,为什么不同的裁判对待球员同 样的动作会有不同的判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判罚 尺度不同? 电视台有个栏目“大家看法”,对某个问题随机采 访,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
下,确定目标并为之奋斗
P36-39
个体心理过程
第一节 知觉与行为
感觉与知觉 影响知觉的因素和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 归因理论
一、感觉与知觉
1. 感觉(Sensation)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情境的客观记录, 就像镜子。
感觉是我们获得外部信息的唯一渠道,这些 信息是我们进行更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所 以感觉是我们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是整 个感性认识的基础。
天壤之别 这是因为对人的知觉带有明显的主观色 彩
Back
人际知觉
对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比如通过交往,可以感知自己与他人之间建 立起的友好/一般/对立的关系,并产生相应 的情感。同时,人际知觉萌生的各种情感反 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进一步交往。
Back
角色知觉
对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及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案例点评
人首先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所以,社会
化的人类行为依旧存在差异,每个人依 旧保有自己的独特行为,即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目的在 于揭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分析影 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因素,从而加强对 个体行为的引导和控制。
个体行为 (Individual Behavior)
• 选择性:
看到北理 工学子临 过滤掉大多数的内外刺激,而只是注意几种关键的 毕业前表 刺激,有选择的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好像将 达的情感 其从其他事物中突现在“面前”,其他事物则退到 了吗? “后面”去,成了背景。
整体性:
知觉特征(续) 近处和远处
理解性:
的人看起来明 显不一样高, • 知觉最显著的特点,是区别于感觉的标志。 但你会认为远 • 例如:听歌听旋律,而不是单个的音符 处那个是侏儒 吗?
第二章
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教学目标 本章内容 小结 作业与思考题 能力拓展
教学目标
• 有效的管理必须对员工个体行 为有全面的了解,对合理的开 发、利用人力资源,调动人的 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有重要 的意义。通过本章学习,同学 们需要了解和掌握:
–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知觉、社会知觉及其偏差 –个性、人格对行为的影响 –能力对行为的影响
味觉
皮肤感觉
嗅觉
肌肉酸胀感、排便感、 困倦感、内脏痛觉、饥 饿、口渴等感觉
2. 知觉(Perception)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仅仅被动接 受客观事物的刺激 。
感觉与知觉的区 别是什么?
案例2-2:六祖惠能——仁者心动
一次,印宗法师讲《涅槃
案例点评
苻坚的知觉明显受到情境的影响,最初是知
道己方军力强大,知觉是对方很弱小。最初 挫败后,心头蒙上阴影,知觉到“草木皆 兵”,敌军很强大。最后溃败逃命,对正常 的风和鸟叫都知觉成了追兵来临的异动。
案例2-5:东床坦腹
晋代有个太尉想与豪门王氏家族联姻,派门
生去王家择婿,王氏家人认为少年子侄都是 不错的人选,便命他们集中到东厢,让来人 自已去物色. 王家少年听说来人是选婿的都各自矜持,只 有一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的吃东西。太尉知 道后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公元383年,秦王苻坚率兵90万,攻打晋朝。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