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居环境论文

人居环境论文

人居环境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人居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XX学号XX指导教师XX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进程带来的城中村改造现象以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日益恶化的人居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旧城更新后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谈到了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着力点,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人与文化的生态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生态型居住区建设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地势条件、地形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设计要关注生态环境,以人为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使得城市发展走向生态化的道路。

关键词:旧城改造;人居环境恶化;生态型居住区1.引言自古以来,人类的祖先就逐水草而居,追求美好的生存居住环境。

德国的荷尔德林有句诗是这么说的:“人,诗意的栖居。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仍然在为追求宜人的居住环境做出努力。

但是,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人口大量地流入城市里面,城市在不断地往外扩张,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导致我们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人们居住生活的质量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正确方针指导下,进行旧村改造,建设生态型居住区环境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目标,追求自然、健康、舒适的居住区环境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2.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设计建设的背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人居环境在向着便利化、舒适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也会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的追求。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人口密集、污染问题严重、交通严重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人们期待生活在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里面,游山玩水、开阔胸怀。

健康、清新、自然、诗意是生态型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灵魂,在进行旧村改造后的居住区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人文特点将生态、自然、和谐的营造手法运用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创造宜人、自然、丰富的生态城市景观。

3.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居住区环境狭义的居住区环境一般是指住宅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室外环境,它包括人工和自然组成的一切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主要包括道路、广场、景观小品、假山等通过人工建造出来的景观现象;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水文、植物等一些属于自然界的景观要素。

居住区环境由人工和自然这两种环境组成,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形成美丽景观,形成室外起居室,供人居住生活其间。

生态型居住区生态型居住区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再利用的思想观念,并运用具有生态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达力求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利用资源,从而使我们的人居环境能够达到和谐、自然、舒适的健康标准。

生态设计努力做到尽可能地减少人类生产对自然界环境的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

生态设计在确保人类的居住区能够保持内部系统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能让我们的居住区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发展。

图1-2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参照斯图亚特·凯恩(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尽量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4.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对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研究的现状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旧居住区的适时改造成为必然。

一方面,旧居住区是城市发展历程的遗留下来的城市景观现象,城中村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这就决定了在城市更新运动中,旧村改造首当其冲。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旧居住区建起来已具有一定年限,当时规划设计存在不足,缺乏对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考虑,其功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居民的使用要求,居民对环境改造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21世纪之初,我国逐渐进入大修改善和“住宅高龄化”的高峰时期。

从最初“一刀切”式的大规模拆除重建到改造与保护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渐进式环境改造逐渐受到重视。

设计师们通过合理调配城市资源,有效地解决城市高密度人口的居住问题,以完善城市功能,逐渐地优化人居环境。

目前,伴随着各个学科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城市旧居住区环境改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学者在旧城保护更新理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讨和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例子有北京西城的胡同四合院改造、上海徐汇区的洋房置换以及上海旧小区“平改坡”的综合改造等。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北京的菊儿胡同被列为首批危旧房改造计划,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亲自主持并设计,吴良镛教授对这个具有演示色彩的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对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进行城市更新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在此次项目的实践活动中提出了“有机更新”的理论,以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内心需求。

吴良镛指出,要把城市当成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使每一片的发展能够达到相对的完整性,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促进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对城市旧居住区环境的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图1-2菊儿胡同目前我国的生态型居住区建设还存在着从意识形态的误区,我国大部分的地产开发商和居民对生态型居住区的认识存在错误的理解,常常将绿化丰富的社区与生态型居住区画上等号。

盲目地追求大面积的绿化来提高绿化覆盖率,按照这种方式建造完后的小区在视觉上会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其实际的生态效益并没有得到体现。

在生态型居住区设计理念上理解不够深刻,生态理念仅仅停留在绿化建设、设施设置、物业管理等浅度的物质层面上,没有触及到生态型居住区生态理念的真正内涵,对生态型居住区的深层次的理念领悟不够。

在建设生态型居住区中运用昂贵的现代新型材料和技术,增加了建设成本,进而认为生态居住区的使用是有钱人的专属,像这种错误的认识,对于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阻力。

这就需要设计师和建设者从理念认知方面和实际操作方面都更加注意生态化发展。

4.2国外在生态型居住区建设上的发展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迫使了西方的相关国家开始关注环境,渐渐重视生态环境设计。

起初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日本最先做出反应,经过深度研究和反思日本制定出台了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与此同时对居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的几个要求,包括安全、卫生、舒适、优美。

紧接着到了80年代,英国在生态型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即: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

英国提出的这项设计原则获得了中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可。

在生态型居住区建设上,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提前进入工业时期,导致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早出现各种生态问题,进而他们在生态型居住区的研究上也比我们国家更早一些。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着手进行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于是生态型居住区应运而生。

在欧美发达国家居住区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环境、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

首先,在环境生态层面主要表现为支持有机农业,在居住区内种植一些粮食作物,供居民自己享用;合理利用太阳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通过合理的废弃物处理,保护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元素;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其次,在社会生态方面,社区里面的居民们在共享公共资源的同时,互相认识、相互联系、互相帮助;提供工作机会,使每个居民都能为此获得收入,得以维持生计;强调整体性和预防性的卫生措施;鼓励小区内部不同种族、文化、职业和收入者之间搞好关系;并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将终身教育的思想灌输在他们的认知结构里面。

在文化生态层面,通过举行一些庆典仪式,促进社区居民对居住区产生生理上的归属感;小区内部人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文化差异;通过小区内部艺术区景观设施的合理设置,以艺术作为媒介,增加居民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5.生态型居住区设计研究的意义首先,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人们在无休止的开发建设,如此便导致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旧村改造后的生态型居住区建设过程中,人们尽量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上进行生态型居住区设计,将居住区的生态功能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对市容市貌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化的加快,人们日益生活在一种由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建筑丛林里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与自然界渐渐脱离,进而会导致人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慢慢地人们会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人们对无土时代充满了厌恶,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生态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将秉承着还给人类美好的家园,让人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的理想,将生态真正引入到城市里面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一种健康且自然的居住方式,实现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

再次,运用合理的生态理念,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在居住区建筑、道路之外,进行高新农业种植区建造,经过合理规划形成景点,与绿化建设和谐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的提升征地利用率,进而实现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

最后,城市建设征地必然会导致当地居民失去土地,单独靠开发商的安置补偿仍然难以满足他们,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将他们在原有土地上进行安置,投入一定科技含量的高新农业生产,使得他们成为居住区生态建设的一员。

经过哲理性的推敲,并结合以往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使得生态理念能够在城市建设中得以切实利用。

经过分区分带,使得这些生态型居住区能够相互联合,进而形成一个生态区的整体,拉近城市与自然的距离,让市民充分接触大自然,有开阔的视野。

目前这种居住区建设理念还没有完全成型,还需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地摸索前进,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但是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6.现代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要素与原则6.1现代生态型居住区设计分析居住区是人类生活的起居室,人们参与进去的时间比较多。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人们的健康渐渐丢失掉,处于亚健康状态,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能让人们暂时忘掉生活的压力,让人们能够放松身体,轻松愉快的生活其间,真正的让心灵栖息在家园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