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随笔两篇PPT

文艺随笔两篇PPT


文章主旨
主旨(中心论点):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 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合作探究
思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否矛 盾?为什么?小组讨论解决。(5分钟后小 组展示)
不矛盾。 ①《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 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 不要困于表面现象。 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③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 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 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 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论 证方法,并进行分析。(10分钟展示答案)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五自然段从反面列 举普列汉诺夫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 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 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自然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 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 度读书的经验。 • 引用:文章第八自然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 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是可取的。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自学指导一
朱光潜 1.《咬文嚼字》作者______ (1897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 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 )。现 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翻译家。 论点 论据 2.议论文三要素:____ 、______ 、______。 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 等。 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材料,小 组分析作者通过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5 分钟后小组展示)
材料:
•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 一句台词。 •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 的话语。 •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 对它的改动。 •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8分钟后交流成果)
• 第一部分(1-2),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 第二部分(3-4),“李广射虎”这个例子说 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 第三部分(5),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的方法: 运用联想结合意境。
文艺随笔两篇 ----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 2.找出并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对比《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清文章结构。 (5分钟后展示答案)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人们 对“不求甚解” 态度,再提出作者的观点。 •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先指 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再具体解释陶 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是“虚 心”,二是表示读书的方法。 •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 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 实质”。 • 全文的思路;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 --引语录—结上文。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四题,练习册基础巩固第五题。
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 (1)炼字的重要性。 •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 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三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三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