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教学内容的提取

阅读教学内容的提取

我国现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架构是在民 国时期形成的。王荣生认为教科书选文有四种不同 的功能类型:有一类选文,是构成文学、文化素养 现实所指的经典作品(定篇);另有一些选文,在 教学中主要把它们当作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 法、策略、态度学习的例文或样本;还有一些选文, 实际上不是让学生去“学文”,而是利用文中所涉 及的事物引导学生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 动(用件)。 •
其二,选文并非教学内容
无论选文是以主题编排还是以训练的层 级编排单元,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相 对独立的言语行为。所以,即便是语言文 字训练的目的相同,具体到每一篇课文 “教什么”的内容不一样,所要抽绎语言 文字也不同,需要教师在迁移的基础上生成 教学内容。
• 现在有相当多的语文课把课文情节内容 等同于教学内容,视语文课堂等同于故事 情节演绎的展示台,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 语文教学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师面对一 篇篇选文而苦思冥想出来的教学内容。任 何听过同一篇“课文”数位或数十位语文 教师的语文课的人,都会震惊:这些课实 际是个体的教师任凭自己的语文个人知识 (亚里斯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教学, 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择取或任性制 造的不同东西,这些东西有些甚至叫不出 应该是什么名。
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 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 (即目标“是什么”)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之间,存在 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比如“耐心专注地倾 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 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 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达 成这些目标该“教什么”?答案是需要研究, 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课程 与教学内容。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何谓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
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
• 何谓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语文教学科目
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语文课程的基本 规范和质量要求。
•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 标,属于比较上位的、抽象的目标。而教 师常用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的涵养达到某一高度,它既有功用性,又
有非功用性。从语文内容上看,“语文能
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
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
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 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 化品位、人文精神。所以“语文素养”的
内容非常丰富,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能 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
素养目标是对语文课程结果的要求,不是 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此,广大的语文教 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就出现“教什么”不知, 教学的随意性大的问题。因为达到这个目标该 “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 性。因此,素养目标与内容目标对于老师来说
把握起来难度很大。半自然性
•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逐渐养成
• 语文课程则不同,它不是由一套抽象的 知识和客观的定律规则支撑起来的。语文 是实践性课程,有巨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不像数理化有严格的学科边界。语文有没 有知识?有没有原理?回答是肯定的,但 是这些知识和原理须在实践中,在语言的 灵活应用中去实现。
语文课程标准为素养型目标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是以“素养—养成”作 为课程基本模式的,也就是说 “语文素养” 是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


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011年《语文课 程标准》保持了“实 验稿”的改革精神和 结构框架。只是针对 在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作了修改和调整。
• 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不一样,这些 课程都由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等构成的 逻辑体系,属于内容性目标。
(二)文选型教材的制约性
• 其一,教学内容不系统
尽管教科书以单元组元,“单元”所强调的整体的、 联系的思想。叶圣陶反对把文章杂乱地选给学生,主张 把相同体裁和训练重点的文章归并到“单元”中,“语 文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 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 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时候必 须掌握什么本领……”但是实际上,这始终是一种教科 书编写的理想状态。现实中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还 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是什么都教,没有重点和衔接; 二是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计
•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学可以因教 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材的 解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和根本任 务;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 策略等,都必须有利于落实这一核心目标 和完成这一根本任务。
其二,“教什么”不明晰
语文教育研究的早期,就有人提出“读文”与 “读法”的区别。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一直在呼吁, 希望能注意到“教课文”和“教——读课文”的差 异。期望语文教师能从中能够理出这篇文章的 “理”和“法”。 将选文朦胧地顶替语文课 程与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留 为“空白”。这从好的一面看,为优秀语文教师 创造性地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最广阔空 间;但是在通常的情况,却往往导致教师们在 “教”的内容选择上随意而杂乱、错误乃至荒唐。
所以,能否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单元教 学目标或者课时目标,对于教学是有十分 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
2011年课程标准的结构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目标与内容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学段目标 与内容


教学建议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阅读教学内容的提取与教学设计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魏薇
一、语文课程运行图
语文课程
• 课程标准 • 语文教材 • (教科书) •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实施
• 课堂教学 • 课外阅读及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语文教科书的编制
• (一)“文选式”教科书的特点
• 其一,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心智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