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芥炭炮制工艺规程

荆芥炭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1产品概述 (2)2标准依据 (2)3投料量 (2)4所用物料清单 (3)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6工艺流程图 (5)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7.2生产操作过程 (7)7.3包装过程 (9)7.4清场 (10)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1)9物料平衡/收率 (12)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3)11附页 (14)1产品概述【名称】荆芥炭【规格】段【包装规格】(1)1kg/袋(2)5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产品代码】YP6001【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

【荆芥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已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制法】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贮存期】24个月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152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233页。

3投料量荆芥:10-150kg。

润药标准:至内外湿度一致干燥放置厚度:2cm 以下设定干燥温度:110-120℃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荆芥称量洗、润干燥净选除去虫蛀、灰屑、杂草等杂质。

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

称量时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检查方法:指掐药材应无硬实心切制切制厚度:切段5mm 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检查频次: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注意:润药结束,及时切制。

闷润方式:闷润2~ 4小时过筛检查频次:30-6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

干燥设定干燥温度:40-50℃控制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1小时每30分钟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筛网孔径:2mm炒炭设备设定温度:230-240℃炒炭温度:190- 220℃炒炭量:6~ 12kg/锅尾锅最小炒炭量不低于5kg 炒炭时间:10~20分钟炒药机设定转速:450转/分每5-1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见下页洗药标准:至药材见本色洗药方式:淋洗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包装材料包装成品检验入库合格证内容:按照批包装指令内容打印、核对炒炭包装数量:按照不同包装规格执行注意:包装材料应计数发放、领用质量判定工艺步骤及参数物料图例7.1.1检查水电气等:检查水、电、汽供应正常。

7.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压力表、温度表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1.4设备/用具检查:检查生产设备应有“已清洁”标识,并在有效期内;设备内外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

设备运转应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1.5更换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取下清洁状态标识、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1.6领取物料:仔细阅读生产指令,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2生产操作过程7.2.1净选7.2.1.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1.2操作人员从物料暂存间或仓库领取需净选的药材,并准确称量药材重量。

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7.2.1.3将原药材净选后,除去虫蛀、杂草、灰屑等杂质。

7.2.1.4将净选后的药材放入清洁的周转箱或周转盒内,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将净选称重后的药材转入中转间或下道工序。

7.2.1.5填写《净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1.6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2洗、润7.2.2.1打开操作间的排风系统。

7.2.2.2洗药:将药材置洗润槽内,用饮用水快速淋洗,至药材见本净,取出。

润药:将洗净药材置洗润槽内,闷润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

7.2.2.3将润好后的药材悬挂好状态标识,转入下道工序。

7.2.2.4填写《洗润药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2.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3干燥7.2.3.1将已润透的药材置启HX-I热风循环烘箱中,设定干燥温度40-5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50℃),烘1小时,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

7.2.3.2将烘完的药材转入下道工序。

7.2.3.3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3.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4切制7.2.4.1将已烘完的药材用NCCQ-300全自动高速切药机,切段(5mm),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7.2.4.2将切制好的中间品转入下道工序。

7.2.4.3填写《切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4.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5干燥、过筛7.2.5.1开启HX-I热风循环烘箱,设定干燥温度110-12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将切好的中间品放入热风循环烘箱托盘中,厚度控制在2cm以下,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烘至干燥。

7.2.5.2过筛:干燥后的中间品过2mm孔径筛网,筛去碎屑。

7.2.5.3将干燥、过筛后的中间品称重后转入下道工序。

7.2.5.4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5.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6炒炭7.2.6.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6.2打开炒药机,取干燥、过筛后的荆芥段,置炒药机内,用温度探头测量物料温度,至探头显示温度为190℃后,开始记录炒炭时间。

按下表设置相关操作参数炒炭,至表7.2.6.3将炒炭后的饮片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转入待包装产品暂存间或下道工序。

7.2.6.4填写《炒、炙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6.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3.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3.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3.1.4用具检查:检查封包机、合格证打印机使用是否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台面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3.1.5、换状态标识:取下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3.1.6领取物料: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负责人下发的批包装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3.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3.2包材准备7.3.2.1班组负责人按照批包装指令规定的品名、批号、规格、净重、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内容,在合格证规定的位置打印。

7.3.2.2打印操作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2.3由班组负责人计数发放给操作人员一定数量的包装材料,并填写包装材料领用记录。

7.3.3包装7.3.3.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3.3.2操作人员详细阅读产品批包装指令,核对待包装产品的品名、批号、数量。

7.3.3.3将要包装的饮片倒在操作台上,按指令要求准确称量规定重量的饮片,装入包装袋中。

7.3.3.4将包装袋口用封包机或订书器封好,且将已打印好的合格证贴在或订在规定位置。

7.3.3.5对于纸袋包装的小规格产品,合格证贴好后,将纸袋整齐码放在瓦楞纸箱中,用胶带封口,并贴好装箱单。

7.3.3.6产品包装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聚乙烯编织袋进行包装。

7.3.4包装结束7.3.4.1包装时填写成品请验单。

7.3.4.2清点合格证等包装材料破损数量、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合格证数量,核对后销毁,销毁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4.3包装后的成品先入成品库暂存,办理暂存手续。

7.3.4.4填写《包装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4清场7.4.1生产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

取下本次生产状态标识,按《清场管理标准》要求清洁、清场。

经工序负责人确认后,挂上清场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