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经济学总结

信息经济学总结

一马尔萨克、阿罗、弗兰克奈特、阿克洛夫、施帝格勒和西蒙对经济学的产生有何贡献?1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主要贡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

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

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

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

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

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

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2肯尼思•阿罗: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肯尼思•阿罗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

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

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

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

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

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

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3 阿克洛夫:主要成就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基本思想:“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

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二手产品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排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

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

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二、冯诺伊曼-摩根斯坦预期效用理论:公式:三、不完全信息重要的经济效用或影响是什么?答: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不完全信息扩大了社会主义成本。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都需要花费成本,而市场通信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与者释放市场噪声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都将严重阻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

结果,价格信息不可能及时传递给每一个需要信息的市场参与者,而每个市场参与者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及其结果也不可能及时地通过价格体系得到传递,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可能因此失灵。

由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市场参与者之间供求关系也就有可能不通过价格体系达到均衡状态,这样,只有通过实物形式的市场条件才能够使市场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所要求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无差别条件就被差别信息普遍存在于市场参与者之中的条件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假设完全信息均衡模型被信息经济学中各种不完全信息的均衡模型所取代。

案例: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不了解申请保险人的特性但又向市场提供一组合同,个人在知道雇主以教育水平甄别雇员时,在雇主提供就业机会之前先获得一定水平的教育,雇员了解公司的生产特性和发展趋势,而公司雇主却不了解雇员的私人信息。

或者买卖一方采取了道德风险,而另一方并没有这样。

四、纳什均衡:非合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Nash均衡是指由全部局中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均衡。

在其他局中人战略既定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局中人会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任何局中人会打破这种均衡。

Nash 均衡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解。

在这个(“僵局”)状态下,每个局中人的决策依赖于均衡的知识。

在企业中的例子:价格战博弈: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

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

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

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

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

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

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

污染博弈: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

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

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

贸易战博弈论贸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

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

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五、在对策论,囚徒困境中,完全信息含义指什么?答: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

六、如何理解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请举例(实例),说明激励机制(参与约束)的内涵和意义。

答:信息经济学将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概括为两个:——参与约束——激励相容* 参与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得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

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同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的预期收益最大化。

举例: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激励”就是委托人拥有一个价值标准,或一项社会福利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可以是最小个人成本或社会成本约束下的最大预期效用,也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资源配置,或个人的理性配置集合。

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在进行选择时,从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通俗地说,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使某人愿意为我做某事”。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符合三个原则:——参与约束——激励相容——不能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七、对以下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性质,运用什么激励机制有效,为什么?八、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请举例说明不利选择或者道德风险的内涵和意义:不利选择的应用:二手车市场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应用:人才雇用信贷市场基金管理九、何谓效率工资,请用效率工资曲线图解释效率工资和失业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1>马尔萨克:2>肯尼斯.阿罗: 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

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

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

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

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3>弗兰克.奈特: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

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

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

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

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

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4>阿罗科夫: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基本思想: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

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二手产品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排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

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5>施帝格勒:主要思想:——搜寻的目的是通过获取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获得收益。

——搜寻具有成本。

因此,最佳搜寻次数(或规模)取决于搜寻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在MR=MC处,达到最佳收益。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设立停止搜寻的标准或原则。

6>西蒙:西蒙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中用一种符合实际的理性行为来取代经济人那种全智能型的理性行为,给出了对合理行为理论的另一种分类:一类理论是把所有条件和约束都归于理性活动者体外的环境;另一类理论则认定,作为信息处理者的活动者本身的局限性,就是非常重要的约束。

从而西蒙把有限理性论界定为考虑到活动者信息处理能力限度的理论。

西蒙为了比较和区别有关理性的理论,考察了古典厂商理论中的理性。

传统经济理论断言,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以最大化某种单一目标(如效用和利润)的方式,有意识地在不同的策略和行为仪式中进行选择的。

经过数理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发展,这个期望效用一利润模型极端依赖于四个基本假设。

第一,每个经济主体都有一个明确界定的效用或利润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