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涧镇总体规划文本

石涧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石涧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长期性、综合性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宏观指导石涧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是石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是石涧镇制定下一层次规划,进行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二条 规划目的1、为了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制订切合石涧镇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人口和村镇地域空间结构。

2、引导和规范各项建设活动,提出城镇规划管治要求,明确强制性规划控制内容,更好的对村镇建设进行规划与管理。

3、为了早日实现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建设标准》(GB50188-9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8、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二)省、市、县、镇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法规、政策和规定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粤发[2000]8号);2、《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3、《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中心镇规划指引》(GDPG-005);4、《肇庆市总体规划》(1995-2010);5、《肇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7、《广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2001);8、《广宁县城总体规划》(1992-2011);9、《广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广宁县政府工作报告》(2001);11、《广宁县石涧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1);12、《石涧镇总体规划》(1997-2015)。

第四条 规划区范围1、本规划所称石涧镇镇域范围是指石涧镇的行政区划范围—42.22平方公里(含水陆域面积),即石涧镇中心镇区和下属的6个行政管理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2、本规划所称城镇规划区范围是指石涧镇中心区,即石涧镇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因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管理的区域,东到石涧采石场,南到绥江边,北到镇政府后侧的山坡下,西到马坳村,规划控制区范围的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在本轮总体规划中,石涧镇区规划控制范围为规划的重点区域。

3、规划期末建成区范围包括石涧管理区和仁尚里及马坳两个管理区的一部分,含石涧变电站以东、以南的片区,马坳村委会以南和镇政府后侧的地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

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甚至到更远的年限。

第六条 凡因城镇建设需要而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修编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在本规划文本条款中,标注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城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八条本规划由广宁县城乡建设规划局负责解释,广宁县城乡建设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室负责编制,由石涧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因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原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程序和规定执行。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九条 规划指导思想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为编制石涧镇镇区总体规划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树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及宏观指导作用,以建设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按“三高”要求建成协调发展,高效运转,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3、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做好规划,精心设计,细心研究,潜心探讨,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石涧镇发展的宏伟蓝图,逐步把镇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完善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型中心城镇。

4、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并举,坚持“双拥”、“三个文明”建设,贯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扩张为主,新建为辅,以地生财,滚动开发,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5、 树立城乡规划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思想,使石涧镇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各专项规划中充分体现,通过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广东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信息化和民主化进程。

6、 应对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村产业化等“四化并举”的发展战略,结合石涧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地理环境,从镇域空间的限定的基本因素出发,来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

必须牢牢把握刚性要素、柔性要素、政策导向等空间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7、 增加规划的透明度,注重调查研究,立足实际,以实事说话,提倡并鼓励公众参与。

8、 坚持规划实施与规划宣传两手抓,大力加强城乡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市民、农民真正明白并懂得规划的重要性,理解并按照规划去实施建设,并逐步树立“规划是财富”、“规划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观点。

第十条规划原则1、宏观着眼、区域协调;2、实事求是、留有弹性;3、要素集聚、集约发展;4、改善环境、持续发展;5、节约用地、规模适度;6、因地制宜、创造特色;7、突出服务、完善功能;8、因利势导、分期建设;9、注重操作、挖掘特色。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十一条村镇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1、重点强化中心镇区的综合职能,提高其对全镇及广宁县南部各乡镇的社会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其作为广宁县中心建制镇、工业强镇和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并为远期发展成广宁县的“附属中心城”奠定初步的基础,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与城镇轮廓。

2、在现有镇域中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坚决贯彻并落实“中心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村镇体系发展模式。

3、充分利用市场,根据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原则,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网络和协作区,以优化镇域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4、以“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积极发展镇中心区,强化其作为辐射源的中心职能;合理撤并规模较小的自然村,集中力量建设行政村,尤其是中心村,并逐步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和分级必须配置的公共建筑,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序的村镇体系。

5、利用比较优势,发挥镇域特色,加快镇区与中心村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地方性的强有力的中心;健全镇区和横迳集镇的职能,发挥其在片区中心的作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集聚点。

第十二条 村镇空间结构形态规划以四连省道线为主要的村镇发展轴线,以横迳至宜垌的村道为次要的村镇发展轴线。

形成“两轴、两心、多点”的空间布局形态,即以四连省道线及横(迳)—宜(垌)村道为主、次发展轴线,石涧镇区为中心,横迳集镇为次中心,各中心村均匀分布。

第十三条 石涧镇镇域城市化水平预测:近期(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35%,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

第十四条 村镇规模等级结构至规划期末(2020年),镇中心区人口规模达3万人;中心村人口规模达5000人;基层村人口规模达2000人以上。

第十五条村镇职能结构镇中心区是整个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等综合中心,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城镇生命线系统比较齐全而完备,适宜于居民工作和生活,对周围乡镇和村庄有较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辐射带动功能。

集镇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商业、贸易中心,由于受到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带动,及道路交通条件的优越性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它对带动整个镇域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协调作用。

中心村它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是一个较小的片区的中心,以发展居住为主,必须配制有一定的公共建筑与生活服务设施(如小学、幼儿园、卫生室、邮政代办所、商业餐饮及自来水厂等生活设施)。

第十六条中心村发展指引1、相对集中安排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为工作与生活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最佳环境;完善住宅类型,建设配套的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

2、控制村庄零散建筑的数量,引导“民宅进区”,做好住宅区规划,鼓励旧村、旧房、危房改造重建,提倡和引导公寓式村民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加大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建设监察与管理,新建的零散农民住宅和零散工业厂房原则上不能予以审批。

3、做好村级道路网与镇区主干道、区域性干道的衔接,保证交通的畅通。

4、逐步引导北部山林区的零散乡村居民点向镇区、集镇或中心村搬迁,以集中建设,节约用地,提高重点建设组团的规模效应。

同时在零散乡村居民点搬迁后,30度以上的山坡地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保全山林地,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对村民自建房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必须对住房的质量问题加以监管,镇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多下乡对农民建房加以监管和指导,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七条村镇体系发展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为:镇中心区—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相结合,各片区协调发展,基础性与高度职能化并举,建立完整的村镇体系,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第十八条 城镇性质石涧镇镇区是石涧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广宁县的“南大门”、“附属中心城”和交通枢纽,主要以生产油墨、纸张、塑料制品等外向型工业产品为主的工业型城镇。

第十九条 石涧镇人口规模石涧镇的人口规模由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

1、规划近期(2005年),城镇人口规模达13000人,其中暂住人口2500人;2、规划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达30000人,其中暂住人口6000人。

第二十条石涧镇用地规模1、现状(2020年)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1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1.3平方米;2、规划近期(2005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9.2平方米;3、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6.7平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