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红山文化玉猪龙

浅谈红山文化玉猪龙

内容摘要:红山文化是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首次被发现的时候是在一座红色的山上,所以叫红山文化,赤峰也是因此而得名。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最主要的文化现象就是这个玉器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有玉猪龙、玉龙、玉鸟、勾云形玉佩、玉蝉、棒形玉等等,而玉猪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双耸大耳、圆睛、鼻间有阴刻皱纹,吻部稍突,其雕刻风格质朴、洗练。

红山文化玉器大部分都是当时高等级的神职人员在进行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材料来源主要是辽宁省岫岩县透闪石。

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的玉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组合中的重器。

而红山玉猪龙,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红山文化玉器举世瞩目,研究者众,研究视角全,研究成果多,而我将在已有的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谈我对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猪龙的认识。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猪龙“玦”形玉猪龙祭祀礼器猪崇拜玉猪龙具有多重不同的身份,从而也为我们欣赏带来的多种不同的角度。

首先,它是一个雕塑,所以我们可以从雕塑的美学角度来欣赏;其次,它是一件玉器,那么,玉学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又可以适用于它;同时,它还是一条“龙”,那么,我们就不能回避其作为龙的文化内涵;再者,它也是一件重要的文物,那么,它的身后,就自然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又因为其年代久远,那么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因此我将按照由外到内,由形到神的顺序来对其进行欣赏。

一:对玉猪龙的表象的观阅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典型器之一,是史前文化的龙,是神权、王权、宗教的代表。

透闪石玉质,次生晶体明显,褐色沁自然,是全沁透有古旧熟透之惑,加工古作痕迹明显,打孔及整体都有古人使用痕迹,造型神韵古朴,包浆光润,皮壳次生开门,是红山文化玉器之精品。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玦”形龙一般被称之为玉猪龙,也有专家把它称为熊龙。

而玦形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雕中最多的一种,所已在此我将以“玦”形玉猪龙的表象为例进行赏析,以此介绍我对玉猪龙的认识。

1.对“玦”形玉猪龙的表象的观阅(玉质、雕琢工艺):首先看玉质,“玦”形玉猪龙所采用的是辽宁一带的岫岩玉,这是在2001 年由北京大学教授王时麒等3 位专家近日经过实地考察、物理分析和技术鉴定而得出的结论,岫岩玉是蛇纹石类的含铁硅酸盐岩石,以其纯洁温润的玉质、晶莹璀璨的气质、艳丽多彩的色泽,深受人们喜爱。

岫岩玉颜色各异,有淡绿、黄绿、灰绿、灰白、黄、淡黄、灰青等多种颜色,“玦”形玉猪龙取材与当地,对中国玉的分布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赤峰一带有着“爱玉治玉”的传统,而且当地也出产大量上好的玉石,取材于当地,这也很符合在远古年代交通不便的前提。

不过,由于玉的形成需要非常久远的年代,所以几千年的时间并不能给玉带来质的差别。

其次则是治玉的技艺。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告诉我们治玉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石器的研磨,换句话说,在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玉猪龙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且,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玉的琢磨工艺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可以从玉猪龙中看到远古红山人雕琢它所采用的技艺。

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玉猪龙的话,我们会发掘出制作它的一些典型工艺。

玉猪龙体表琢磨光洁,工艺规整,这是传统的“圆雕”手法,再仔细看一下玉猪龙的眼睛都是采用细阴线雕成,线纹匀细,造型规整,美观大方,这在磨制石器时代是完全可行的。

可以看出,即使在6000 年前的磨制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雕刻工艺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不由不使我们为之惊叹!让我们来品味一下“玉”自身的文化内涵。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的思维方式,“君子比德于玉”,可以说玉在很早以前就被人格化了,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他将“五德”归纳为:“润泽以温”、“鳃里自外,可以知中”、“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不挠而折”、“锐廉而不枝”,用现代的观点来看,玉的五德可以用“仁、义、智、勇、洁”五个字来概括。

除去玉猪龙的治玉技艺、取材等客观的层面,即使我们只从“玉”的象征意义本身来观察,用中国的传统的“比德于玉”的方法来欣赏玉猪龙,也能获得不尽的享受与美感。

2.对玉猪龙作为玉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

古人在祈天、求雨的祭祀活动中,以猪为沟通人神间的信物,从而出现了被神话的猪的传说。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

而“玦”形玉猪龙的发掘地牛河梁等地,主要处于辽河流域平原地带。

在当时,远古人的创造力有限,他们所塑造的龙必然有日常生活中的动物的痕迹。

接近辽河平原的东部,主要是从渔猎经济转化为农耕经济,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牧业的发展而相辅相成的。

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而猪可能也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因此,猪的猎杀和畜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猪也就成为“通天神兽”——龙的原型。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

作为一种图腾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但是,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玉猪龙是龙文化最早的形象起源。

玉猪龙的出现,从造型上看,第一,龙的原型源于动物,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

神话了动物形象进行加工的。

许多学者认为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

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

玉猪龙的发现非常重要,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

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第二,是龙一开始就是一种人文动物,是一种综合性的合体动物。

有些学者认为是为了祈求狩猎活动的成功,而猪是当时社会人们的衣食之源,到现在,所谓六畜,牛、马、羊、鸡、犬、猪,而有句话叫六畜兴旺猪为首,所以大多数当时的人们对猪的崇拜。

而蛇,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而加上当时对猪的崇拜,于是就出现了猪首蛇身的龙的形象。

而有专家研究认为,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同时,发现玉猪龙的各种形状几乎包括了猪的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而红山先民在屠宰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现不同阶段的猪的胚胎,他们对于这种生命的蠕动和演变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一定是怀着敬畏之情来观察这种变化并将其神化,然后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雕凿这些神灵之物,最终以自己的非凡想象力将其升华为龙!因此,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造的动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实际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的早期形式是隐藏在母体中的生命的雏形。

小结:在当时,原始农业相当发达,社会分工基本形成,国家的雏形也开始出现,因此。

红山先民就已经开始把在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的过程中,创造的龙文化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主流。

而“玉猪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更具代表性,在几乎所有介绍红山文化的资料中都有它的身影,因此现在有些学者认为“玉猪龙”是同一文化共同体的徽铭标志,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的族徽。

我觉得玉猪龙是红山先民所崇拜的神化动物的各种变形处理,是动物写实和神兽幻想多种因素相结合为抽象化产物,既高度概括又真实的原始艺术,构成了红山文化独有的玉器风格。

并且从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的规模以及玉殓葬的情况,可以看出,红山文化后期原始宗教相当发达,而其中出土的玉器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任何时期,制作一件东西都是为了使用。

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艺术品,其造型与形式的设计及制作,都是从它的实际功能出发,而这种功能又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史前时期,原始宗教信仰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为宗教目的而举行的巫术祭祀仪式是当时最重要的社会活动,而史前艺术品产生的最根本动力就在与配合这种祭祀仪式的需求。

因此,史前艺术品的形式和功能都是受制于和服从于当时的原始宗教观念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也是如此。

要探讨它的创型理念和使用功能,应该将其置于它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考察。

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的思想内涵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功能:1)玉猪龙的思想内涵产生的文化背景: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因为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希望通过与超自然的力量——神灵的沟通而达到影响和控制自然界的目的,这就是巫术。

萨满教就是一种以巫术为主要形式的原始宗教形态。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史前时代,多采用自然界存在的石、玉、骨、木、皮革、翎毛等材料。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把玉从普通的石材中分离出来,并在加工方式上施以抛光等高级技艺,赋予它庄严的思想内涵,认为它是宇宙万物之精华,是可以沟通人神的“灵物”、“神物”,成为从事原始宗教活动时与神沟通的最高品位的物质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作为萨满神物、神器的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玉猪龙的功能:玉猪龙的头似猪,而身体似蛇或通常所说的龙,不是现实世界生存的动物,应是集合了现实中的猪、蛇等多种动物的特征并经过抽象变形而产生的一种造型,也许是萨满在昏迷状态下幻觉的灵物助神。

在躯体的背部有一小孔,可以穿绳系挂。

应该强调的是,考古发掘告诉我们,玉猪龙出土时位于死者胸部,因此专家猜其不仅为佩饰,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象征着主人的某种权利。

而这样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长兼巫师,他们执行着沟通天地、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职能,而玉猪龙可能是佩挂于萨满的颈上或缀于神服上的,其功能应是在萨满行神事时佩带,以协助其与神沟通。

由此可见,玉猪龙”在女神庙红山文化的墓葬中被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死者的胸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古代先民们将代表生命“起点”的“玉猪龙”和逝去的躯体放在一起,其真正用意是要表现“生命的轮回”,也就是说这样做是为了祝愿死者能够尽快转化为生命的“起点”得到重生。

所以认为玉猪龙的出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和宗教祭祀的需要,是在祭司举行祭祀时,用来与神沟通的道具,也就是所谓的“神器”,以辟邪和求雨的。

小结:玉猪龙是源于对天、地、日、月等自然现象的认识,这种创意可视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理念的肇端,体现出红山先民纯朴、自然、务实的情结。

通过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的结合,将红山文化玉猪龙置于萨满教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它们的创型理念与实用功能。

那么,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创型理念是由萨满进行神事活动的需要决定的,其功能为萨满的神器,在萨满进行神事活动时,承担其职责。

各种形态的玉猪龙均不是肖生造型玉器,而是通过想象和夸张,集几类动物的特征与一身,其功能是助萨满通神的灵物,呼唤萨满的灵感,帮助他尽快进入与神交流的昏迷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