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糖原合成时,提供能量的是(c )A ATPB GTPC UTPD CTP2、Krebs 除了提出三羧酸循环外,还提出了(c)A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B 嘌呤核苷酸循环C 鸟氨酸循环D 蛋氨酸循环3、以下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几个反应,其中(d)是可逆的反应。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B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C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4、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d )A 糖酵解B 三羧酸循环C 磷酸戊糖途径D 氧化磷酸化作用5、乳酸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属于(c )A 糖酵解B 糖原合成C 糖异生D 糖的有氧氧化6、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产生(a )分子ATPA 30/32B 2/3C 24/26D 12/157、在厌氧条件下,(c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中积累A 丙酮酸B乙醇 C 乳酸 D 二氧化碳8、糖酵解在细胞的(b )内进行。
A 线粒体B 胞液C 内质网膜上D 细胞核9、1mol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完全氧化可生成(12.5 )mol ATP。
A 4B 12C 14D 1510、糖酵解中,(d )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 丙酮酸激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1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b)A 提供NADH+ H+B 提供NADPH++H+C 提供6—磷酸葡萄糖D 提供糖异生的原料12、糖异生过程经过(d )途径。
A 乳酸途径B 三羧酸途径C 蛋氨酸途径D 丙酮酸羧化支路13、关于三羧酸循环,(a)描述是错误的。
A 过程可逆B 三大物质最终氧化途径C 在线粒体中进行D 三大物质互换途径14、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A 二氧化碳、水和ATPB 乳酸C 乳酸脱氢酶D 乙酰辅酶A15、三羧酸循环中汗(a)步不可逆反应,(a )步底物磷酸化。
A 3,1B 2,2C 3,2D 2,116、三羧酸循环中,伴有底物磷酸化的是(b )A 柠檬酸—酮戊二酸B酮戊二酸—琥珀酸 C 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17、下面酶不在细胞质中的是(无)A 异柠檬酸脱氢酶B 苹果酸脱氢酶C 丙酮酸脱氢酶系D 柠檬酸合成酶18、下列酶中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是(a )A 琥珀酸脱氢酶B 已糖激酶C 延胡索酸酶D 柠檬酸合成酶填空题1、糖异生作用主要是在肝脏胞液内进行的,TCA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2、乳酸脱氢酶有 5 种同工酶。
3、糖原分解的产物是游离的G6和1-P葡萄糖,糖原合成的重要活性形式是UDPG 。
4、丙二酸可以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加大琥珀酸的量来抵消,所以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7、体内非糖前体物质主要有甘油,氨基酸,和乳酸。
8、糖酵解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该途径是将G6 转变为乳酸,同时生成ATP 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9、丙酮酸在有氧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在无氧的条件下转变为乳酸 /乙醇。
10、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11、血糖主要指血液中所含的G6 ,分布在红细胞和血浆中。
判断改错1、酵解的过程是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途径。
(错)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p269 2、磷酸戊糖途径p267 3、糖酵解p262问答题1、简述动物体内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P2674、丙酮酸的三个去处。
P2645、试解释在缺氧的情况下,异氧生物细胞生成的发酵产物与做面包、酿酒以及肌肉疲劳等过程的关系。
答:面包:酵母菌通过乙醇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发起来。
酿酒:水果汁液经乙醇发酵产生乙醇,成为果酒中的乙醇成分肌肉疲劳:肌肉激烈紧张与运动过程中局部积累的乳酸,造成疲劳的疼痛感。
论述题1、说明动物机体糖代谢的主要途径p2712、试述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P264选择题1、呼吸链中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的组分是(c)A NADHB FADC Cytaa3D CoQ2、2,4-二硝基酚是氧化磷酸化的一种(c )A 电子传递抑制剂B 磷酸化抑制剂C解偶联剂 D 激活剂3、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d )A CytaB CytbC CytcD Cytaa34、NADH呼吸链的组成不包括(c )A 辅酶IB 辅酶QC 辅酶IID 细胞色素5、氰化物抑制剂是(b)A 磷酸化抑制剂B 抑制电子从Cytaa3—02的传递C 接偶联剂D 抑制从CoQ —CytC的电子传递6、氰化物中毒是由于它阻断(d )A NAD+—CoQB CoQ —CytbC Cytb —CytcD Cytaa3——O27、呼吸链中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A c1—b —c —aa3 —o2B c—c1—b —aa3 —o2C c1—c—b —aa3 —o2D b—c1—c—aa3 —o28、目前被认为能解释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假说是cA 化学偶联假说B 构象变化偶联假说C化学渗透假说 D 诱导契合假说9、NADH 电子传递链中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有(c )A 1个B 2个C 3 个D 4 个填空题1、生物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的交汇点是coQ 。
2、生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链是NADH 呼吸链和FADH2 呼吸链。
3、生物体内呼吸链中唯一溶于水的组分是cytc(细胞色素c).4、动物体内磷酸化方式包括氧化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
5、真核细胞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6、由NADH O2的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NADH-COQ 和cytb-cytc1 以及 cytaa3-o2 。
7、NADH链的P/O值 2.5 ,FADH2链的P/O值 1.5 。
名词解释1、氧化磷酸化p320;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p316; 3、生物氧化p313 4、底物水平磷酸化5、P:O p320问答1、电子传递链的定义、组成、并说明产能部位。
P3162、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
P3213、3、生物体内主要的高能键有那几种p314,生物氧化的特点。
P313选择题1、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c)A 26%B 6%C 16%D 66%2、下面氨基酸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d )A 精氨酸和赖氨酸B 谷氨酸和精氨酸C 赖氨酸和谷氨酸D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3、关于肽键描述不正确的是(c)A 肽键中的—C—N—键长比一般的—C —N—短B肽键中的—C—N—键长比一般的—C =N—长C肽键中的—C—N—键可以自由旋转D肽键形成的肽平面是刚性的。
4、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有(b )种A 10B 20C 30D 405、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d )A 稳定性增加B 表面净电荷增加C 表面净电荷不变D 溶解度最小6、蛋白质不同于氨基酸的理化性质(d)A等电点 B 两性解离C 呈色反应D 胶体性7、天然蛋白质中含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d )A都是L-型 B 都是D-型C 部分L-部分D-型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8、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d )A 亚基的立体排布B 多肽链的主链构象C 多肽链的侧链构象D蛋白质分子或亚基上所有原子的构象。
9、蛋白质样品中(d )元素含量相对是恒定的。
A 碳B 氢C 氧D 氮10、(d)是亚氨酸A酪氨酸B 色氨酸C 赖氨酸D 脯氨酸1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维持的化学键是(d )A 酯键B 二硫键C 核苷键D 肽键12、变性蛋白质其(b)A一级结构破坏,理化性质改变B空间结构破坏,生物学活性丧失C 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同时破坏,溶解度降低D 空间结构改变,理化性质不变13、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克,则此样品约含蛋白质(b )克。
A 2.00B 2.50C 3.00D 6.2514、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性的因素有(c )A 水化膜B 表面电荷C 水化膜和表面电荷D 水化膜和分子大小15、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c )A 分子中的氢键B 分子中的盐键C 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D 分子内部的疏水键填空题1、蛋白质变性的标志是生物学活性丧失,理化性质改变。
2、维持蛋白质三级和四级结构的最主要的作用力是疏水键。
3、透析的方法是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
5、一个肽平面结构中含有 6 个原子。
6、碱性氨基酸主要有His(组氨酸),Lys(赖氨酸)和Arg(精氨酸)。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8、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9、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是起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电荷。
10、规则的蛋白质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11、氨基酸处于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最小。
12、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其主链上所有的羧基氧和亚氨基氢都参与了链内氢键的形成,因此构象相当稳定。
13、在20种氨基酸中,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cys(半胱氨酸)。
14、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15、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 左右。
1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为氢键。
17、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病人异常红细胞与正常人的红细胞相比,仅仅是β-链的第六位的氨基酸残基不同glu(谷氨酸)被val(缬氨酸)取代。
18、蛋白质的水溶液在280nm有强烈的吸收,主要是由于phe苯丙氨酸,tyr酪氨酸和trp色氨酸等氨基酸侧链基团起作用。
19、盐浓度低时,盐的加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称为盐溶现象。
当盐的加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称为盐析现象。
20、构成天然蛋白质的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为phe苯丙氨酸、tyr酪氨酸、trp色氨酸判断改错1、错,蛋白质在小于等电点的pH 溶液中,向阳极移动,而在大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向阴极移动。
2、错,所有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含量都是16%。
3、错,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4、错,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具有四级结构。
5、对?,构型的改变必须有共价键的破坏。
6、错,蛋白质的前体激活过程说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变化和蛋白质的功能无关。
7、错,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8、错,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变性因素作用下,一级结构的改变。
名词解释1、氨基酸等电点p91;2、氨基酸残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不再是完整的氨基酸分子p973、盐析p1054、蛋白质的变性p105;5、盐溶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98;7、PER8、BV p294问答题:1、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构成是那些?蛋白质中含氮量是多少?2、简述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p1053、试述蛋白质结构各层次的概念及维系各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P98选择题1、很多辅酶是维生素的衍生物,其中(c )辅酶与维生素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