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人物形象
高人逸士形象。(2分)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他的高洁不俗(远 离尘俗,崇尚隐逸)(1分);最后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是一个热 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1分)作者通过陆鸿渐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分)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 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 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 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 的烟水云山遮住了望眼,虽竭力寻望,还是望而不见。 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 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 简要分析。
•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 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 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 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 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
• 江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1)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1、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隐者形象。
• 2、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 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 清高孤傲。
•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 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 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 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 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 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 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 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 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 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
止。 • 小题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点绛唇 李清照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
•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 袜子走路。
• (1)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
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 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 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 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 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 羞、好奇、爱恋等)。
(5 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 小题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 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 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 生活清净。(3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 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 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 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 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 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 此诗塑造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 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将“怆 然泣下”的诗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突出诗 人的孤独苦闷。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旷古之 愁。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
人物形象
•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
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 (1)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 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 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 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 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 3、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 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 鹧鸪天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 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 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