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式英语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方言的可能性及其原因

中式英语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方言的可能性及其原因

中式英语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方言的可能性及其原因
1.中式英语产生的基础——英语、汉语的广泛使用
汉语凭借着其庞大的使用人群,是中式英语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有56个名族,人口约14亿,使用着大约85种语言(其中有文字的共40种)。

而汉语是占中国人口总数94%的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所广泛使用的语言。

自1945年联合国创建以来,汉语就成为联合国重要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其使用广泛度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局世界第三。

与汉语相比,虽然英语在使用人群上略逊色于汉语,但其广泛度却不是汉语所能比的。

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在各个时期都有着明显的变化,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也就是说25亿人口。

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

80%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的。

世界上有超过70多亿的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而根据英国文化协会最近的报告,地球上一半人口——大约35亿人——都说英语。

所有的语言虽然都在不断发展,但英语的全球化在语言史上是没有前例的。

作为世界两大主要语言的英语与汉语,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的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因此,中式英语就顺应而生了。

2.中式英语的发展及其现状
纵观中式英语的影响,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

早在1994年,中式英语已经开始被加入国际英语的行列中,其对国际英语的贡献率大约占到了5%到20%,超过其他任何来源。

例如,由中式英语所产生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 tea(喝茶)”等词汇,早已经成为了标准英语中的一部分。

而中式英语的整个发展过程,其实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

英语早在1637
年就被传入了中国,那时,英国的商人来到澳门、广州,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

洋泾浜英语就是介于英语和广东话之间的一种商业英语。

由于对英语只有初步的了解,中国人对英语大量的错误发音和词义的误解,成为了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嘲讽与耻笑的对象。

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式英语的内涵,乃至认可中式英语的客观存在。

再之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中国文化,发掘中式英语的真正含义,让中式英语成为了一种非常生动有趣、被广泛接受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中式英语不仅被民众所认可,更是被许多权威性的组织所接纳。

美国的语言检测机构,对中式英语一直抱有非常高的评价。

自2005年起,Chinglish就被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

时至今日,中式英语的热度依旧不减,即便是新兴不就的网络词汇“no zuo no die”也已经被收入美国网络俚语词典。

3.中式英语的未来趋势
有学者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和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自我审视和修正,中式英语会逐步减少。

但是客观的事实表明,中式英语正在形成它自己特有的文化,它既不完全属于英语的文化范畴,也不完全属于汉语的文化范畴。

虽然中式英语是作为一种中介语所出现的,具有着系统性、变异性、过渡性的全部特征,但其良好的发展和广泛的认可度,以及深远的影响力,使得它本身已经区别于一个过渡期语种。

但中式英语未来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片光明。

随着中国国际化发展的进一步加深,纠正英语中的“错误用法”——中式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这也成为了中式英语可能会走向衰败的一个潜在的不定因素。

但就以中式英语的发展方向而言,当下的中式英语已经不再是无意间所犯下的“错误”所形成的语言,而是一种带有主观意向,去融合中西文化的语言。

就如同有些人分析的一样,中式英语的消失是不可能的,它已经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而全球语言检测机构GLM也非常看好中式英语的发展,坚持认为,中式英语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繁荣”。

4.综述
从中式英语产生的基础、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来看,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中式英语的影响力还将进一步地扩大,具有极高的可能性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英语方言。

而这一观点也是被现今大多数专家、学者所认同的。

并且,香港英语作为英语方言在中国的产生,也为中式英语的方言化过程树立了良好的先例。

(1757汉字)
参考文献
【1】熊文华《汉英应用对比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胡晓丽《中国英语之功能研究》2012.6
【3】金惠康“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2003.5 【4】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解放军外语学院报1991.1
【5】林琼“中国式英语浅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