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初探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混合语,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具有汉语特征的英语”。
由于受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对英文单词不准确的理解或误解的影响,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并具有如下的特点:累赘多余、重复、抽象笼统、荒谬可笑等。
尽管克服中式英语并实现用英语思维还存在很多的障碍,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原因;克服;建议abstract: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 is a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ignora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accurate understanding or mis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word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redundancy, repetition, abstraction and ridicule, etc.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think in english or to overcome chinglish, there are also quite lot suggestions to avoid it.key words:chinglish, characteristics, reasons, overcome, suggestions1.引言在中国尽管有很多人在学英语,但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用标准的英语表达。
其他人大都在说中式英语。
所谓“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混合语,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具有汉语特征的英语”。
今天,中式英语可谓到处可见。
随着中国“入世”,北京2008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学英语,用英语,克服中式英语已刻不容缓。
而了解中式英语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
2.中式英语的特征简洁被公认为英语的特点之一。
一些细心的作家把它理解为用尽量少的词语来表达语义而避免重复罗嗦。
威廉司徒兰克(william strunk, jr.)和e.b.曾在“风格的要素”一文中说道:“简洁的语言才犀利有力。
如同一幅好画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必要的线条、一部机器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用的部件一样,一个句子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必要的词;一个段落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必要的句子。
”而中式英语的特征明显地表现为:累赘多余、重复、抽象笼统、荒谬可笑。
2.1累赘多余显而易见,中式英语常表现为累赘多余。
这是由于人们没有完全理解英语的单词所造成的。
例如,中国人常常把“书桌”说成“a book desk”。
而这种类似的“累赘多余”的错误也往往是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
2.1.1 多余的名词和动词(1)中式英语: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多余的名词)标准英语: 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2)中式英语: they should conduc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多余的动词)标准英语: they should carefully examine…2.1.2 多余的修饰语在把汉语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好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是没有必要译出的。
程镇球教授曾指出,汉语要比英语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
以下是使用多余的修饰语而形成的中式英语:(1)中式英语: female businesswoman liu zhihua (形容词多余)(2)中式英语: we should continue to take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regular education.(副词多余)标准英语: we should continue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regular education.[“continue”to improve= “further” to improve]2.2 重复很明显,汉语是允许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词组的。
而在英语中这种现象则是不可思议的。
英语的使用原则中就有一条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威尔逊弗莱特(wilson follett)的“避免重复冗长准则”认为,在同一篇文章中相同的观点无需重复表达。
在英语句子中,重复表达已经说过的话,将被视为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而这种句子使用的越多,也就越不利于句义的流畅表达,也就越烦人。
而中式英语就是充斥着大量的这种重复。
如:(1)中式英语:our country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标准英语: ours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2)中式英语: fish must stay in water. if they don’t, they will die.标准英语: fish must stay in water or they will die.2.3 抽象笼统美国学者雅克巴尊(jacques barzun)——写作和翻译方面的专家,建议我们要“简单直接”:多用具体的词语而非抽象的词语。
听取这个建议的话,你将发现你的文章更加简洁有力。
当代文章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错误就是措辞过于抽象,把一整串的名词用介词串在一起,通过被动语态来传达一丝无力的语义。
高伟士爵士(sir,ernest gowers) 也曾指出:“当今写作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对抽象词的偏爱。
”他还特别警告说,“不使用动词而过分地依靠名词将不知不觉地养成了‘抽象笼统’的习惯。
”恰恰相反,中式英语的特征就是大量地使用抽象词,使语义抽象、笼统、含糊。
例如:中式英语: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标准英语: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2.4 荒唐可笑中式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用中式思维来猜得其意。
而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只会觉得这种英语是荒唐可笑的。
例如:(1)five talk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 (五讲,四美,三热爱。
)(2)you see see, you see see, 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 (你看看,你看看,人山人海。
)(3)car water, horse dragon. (车水马龙)3. 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3.1 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谈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的时候,让我们先探讨一下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专门为交流而创造的符号系统。
把原本毫无意义的符号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可用于表达思想的有意义的符号了。
它是思维的工具。
”因此,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习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文为母语者,必定用中文方式思维。
而母语为英文者,也必定用英文的方式思维。
3.1.1中文的思维方式受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中文的思维方式具有如下的特征:(1)描述事物时,遵循从笼统到具体的思维顺序。
以中国信件地址的写法为例,通常采取如下的顺序:国家,省,市,县,村,街道等。
而英文书信的地址的写法却恰恰相反。
(2)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否定、负面的思维方式。
正因为这种原因,很多中国的学生写了大量的中式英语,例如:①中式英语:don’t mind other people’s business.(否定词)标准英语:mind your own business.②中式英语: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dog.(否定词)标准英语: leave the dog alone.3.1.2英文的思维方式相应地,英文的思维方式具有如下的特征:(1)描述事物时,遵循从具体到笼统的思维顺序。
(2)在很多情况下,采用肯定、正面的思维方式。
(3)强调从属结构。
英语是一种从属结构的语言。
美国传统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对“从属结构”做了如下的定义:“从句与主句的依赖和从属关系。
例如,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如果你没有来的话,我会失望的。
)”因此,英文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具体的、确切的层面,描述事物通常是从具体到笼统。
3.2 对文化差异的忽略文化是“信仰、习俗、价值取向、行为以及制度的综合体,是同一群落人们所共同享有的、熟知的且世代相传的交流模式,这正如鱼儿所赖以游水嬉戏的水。
”来自于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分享相同的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则极易产生冲突。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一种新的文化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文化来解释他们的所见所闻。
忽略和忽视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相互之间的误解。
以日常的打招呼为例,中国人一见面一般会相互问对方“你吃了没?”(就像英美人见面时用的“how are you?”一样)。
如果你不知道文化的差异,就直接把中国人打招呼时用的“你吃了没?”翻译成“have you had your lunch yet?”的话,说英语的国家的人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此,对于文化差异的忽略,是产生中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对英语单词词语的不准确或错误的理解词典——特别是英汉词典,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的确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每个词,字典中仅提供几个简单的中文解释,而且这种中文解释大多是直译过来的。
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仅仅阅读这些中文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以下是中国学生常写的一些句子:(1)中式英语:the old man made a living by catching fish. 标准英语:the old man made a living by fishing.(2)中式英语:please hurry to walk or we’ll be late.标准英语:please hurry up or we’ll be late.(3)中式英语:i have married for three years.标准英语:i have been married for three years.由于对单词不准确的理解而导致了上述的这些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