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12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八、目标定向理论
۩ 德威克(Dweck)根据学习者所具有 的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的差异,将其 划分为掌握目标定向或学习目标和成 绩目标定向两类。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 (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 (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 (四)适当开展竞赛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 (一)消除学生的无力感 ۩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 可避免的信念。 ۩ 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 ۩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 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 自我监控。
《教育心理学》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 (一)外来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与内 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 (二)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 (三)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 (四)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 (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 内驱力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 (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感 的概念 ۩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 1977年提出的,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 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 或评价。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二)相关理论
۩ 人的行为受为结果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 响。 ۩ 决定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先行因素,即期待。 ۩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后果的 推测。 ۩ 效能期待即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 一行为的推测。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三)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 1,掌握经验 ۩ 2,替代经验 ۩ 3,言语说服 ۩ 4,生理和情绪状态 ۩ 5,信息的综合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六、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 (一)习得性无力感的经典研究 ۩ 塞利格曼(Seligman)和梅尔(Maier) 于1967年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习得性 无力感现象。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二)习得性无力感的概念
۩ 习得性无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 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 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 状态。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三)习得性无力感产生的过程
۩ 1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 2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即无论 自己如何反映,都和结果没有关系, 结果都是失败; ۩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即在以后的行为中,无论自己努力与 否也都将面临失败的结果。 ۩ 4产生无力感。
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第十二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 (一)动机的概念 ۩ 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 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 (二)学习动机的概念 ۩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 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 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四、成败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概念 ۩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 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 释或推论。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2.维纳的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
控制的位置
稳定性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内部的 能力 努力
外部的 任务难度 运气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 点 ۩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就是强化论, 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外部强化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 (二)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四)习得性无力感产生的原因
۩ 人们在面临失败以后无力感的产生与 否以及产生以后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 特征均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七、自我价值理论
۩ 第一,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 第二,个人视其成功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 果。 ۩ 第三,为了维护自我价值学生会采取自我妨碍 (逃避学习)的策略。
۩ (一)需要在动机中具有重要作用 ۩ (二)人具有多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 实现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 (三)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 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三、成就动机理论
۩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 对自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 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 (二)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 ۩ 行为倾向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 ۩ T=M*P*I ۩ P与I的关系可以表现为:I=1-P ۩ (三)期望-价值理论的新进展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 (一)不同动机模式的影响 ۩ 促进性的、适应性的动机作用模式与阻 碍性的、非适应性的动机作用模式分别 推动和阻碍学生的学习。 ۩ (二)不同动机强度的影响 ۩ 耶克斯与道德逊(1908)、伯奇 (1945)等人的研究均已表明:对于难 度适中的学习课题,中等强度的动机为 动机的最佳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 盾,激发求知欲 ۩ (二)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 有效方法 ۩ (三)培养学习兴趣 ۩ (四)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三、归因训练
۩ (一)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 (二)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 成败体验。 ۩ (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 (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