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意象情感公开课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 •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 4.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 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从地来点冻:合塞关下山,路玉,关,今楼日兰分,流陇汉头使,前关。山,海• ,沙黄场河烽,火大连漠胡,月燕,台海,畔蓟云城山,拥雁蓟门城。
莫事遣物行:人烽照火容,鬓马,策,恐刀惊环憔,悴青入冢新,年戍。 楼,孤• 城少,小羌虽笛非,投笳笔鼓吏,,关论山功月还,欲雪请,长危缨旌。, 沙场
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 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落尽海西头。
• 塞下曲
• 秦州杂诗(其七)
•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诗歌呈现
书边事
张乔
从军行七首(其一) 征人怨
塞下曲
塞上听吹笛
秦州杂诗(其七)
调角断清秋,
王昌龄
柳中庸
许浑
高适
杜甫
征人倚戍楼。
烽火城西百尺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 夜战桑乾北, 雪净胡天牧马还,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春风对青冢,
黄昏独坐海风秋。 朝朝马策与刀环。 秦兵半不归。 月明羌笛戍楼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白日落梁州。
• 征人怨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从军行七首(其一) •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秦州杂诗(其七) •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事• 件沙:场烽“火客连”胡在月燕,台海的畔所云山见拥所蓟感城,。生 发• 出少小投虽笔非从投戎笔的吏念,想论。功还欲请长缨。 情感:表现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 情
• 陇头吟 • 王维
•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事• 关件西:老少将年不登胜愁上,戍楼驻马意听气之风双发泪;流。 老• 身将经却大驻小马百泪余战流,,麾回下想偏自裨身万遭户遇侯。。 作• 苏者武劝才慰为。典属国, 节旄落尽海西头。
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 恐惊憔悴入新年。
• 望蓟门 •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美之情
• 2.虚实结合: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 •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 3.用典: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秦州杂诗(其七) •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 从军行七首(其一) •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 训练讲解
战城南 杨炯 •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战城南 元·宗泐 进兵龙城南,转战天山道。 烽烟涨平漠,杀气霾荒徼。 将军重爵位,天子尚征讨。 不辞斗死多,但恨生男少。
• 真题训练
• 问题1:第一首诗尾联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 真题训练
• 问题2:这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杨诗着重表现对将士们不畏苦难、忠心报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佩; • 宗诗侧重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感。 • 前一首诗人通过冰冻之水让战马受伤寒,秋风使人愁绪增添还有黄尘漫天来
侧面烘托将士的英勇,战士方寸报国之心犹如白日一样明明白白来表现诗人 的情感;后一首通过不惜战死的将士多,只是嫌国内生的男孩太少来直接表 现主题——反对战争及对不关心战士生命的上层阶级的不满。
•事朝件来:有乡战信争,——1、生死;•2三、春征白伐雪归青冢, •情犹感自:寄寒描衣写。战争的残酷,对• 万士里卒黄死河难绕的黑同山。情
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久不归家的怨恨
诗歌呈现
• 秦州杂诗(其七) • 杜甫
• 书边事 • 张乔
•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事无件风:云出战塞争,——不夜遥月望临边关关。,心忧• 春边风患对未青出冢, 白日落梁州。
边塞诗的“事”中“情”
——从事件角度归纳诗歌情感
意象
事件
情感
• 真题训练
• (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军城早秋 • 严武[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1、反衬(对比),将征尘千里的“暗”与战士寸心的“明”加以对照,表达 战士心系祖国,驰骋疆场的必胜信念。
• 2、比喻,把将士们的“忠心”比作“白日”,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战士们一心 征战、保家卫国的坚贞纯正之心。
• 3、以景结情,以大漠黄沙乱飞之景来渲染战士之激烈,倍增慨叹雄壮之感。 • 4、对偶,句式整齐,音律铿锵,节奏鲜明,富有美感
事件:游览胡儿饮马泉,听到笳声 看到明月,守卫的将士。又写泉水 的流冻,联想到此处历史上的几番 争夺,最后写莫照泉水,免得惊恐 又老一岁。
情感:既有对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 又有对个人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 悲哀。
诗歌呈现
• 望蓟门
• 祖咏
•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表达效果:
•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
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更吹羌笛关山月, 三春白雪归青冢, 朝来有乡信, 借问梅花何处落,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大漠无兵阻,
无那金闺万里愁。 万里黄河绕黑山。 犹自寄寒衣。 风吹一夜满关山。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穷边有客游。
陇头吟 蕃情似此水,
•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 望蓟门
王维 长愿向南流。
• 李益
• 祖咏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 绿杨著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关西老将不胜愁, 驻马听之双泪流。
•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 雪净胡天牧马还,
• 黄昏独坐海风秋。
• 月明羌笛戍楼间。
• 更吹羌笛关山月,
•事无件那பைடு நூலகம்金夜闺万晚里听愁笛。思故乡。
• 借问梅花何处落, • 风吹一夜满关山。
情感: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诗歌呈现
• 塞下曲 • 许浑
• 征人怨 • 柳中庸
• 夜战桑乾北,
• 岁岁金河复玉关,
• 秦兵半不归。
• 朝朝马策与刀环。
•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 征人怨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 从军行七首(其一)
关西老将不胜愁, 驻马听之双泪流。
• 莫遣行人照容鬓, 恐惊憔悴入新年。•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落尽海西头。
•“事”与“情”
• 请寻找每首诗歌的事件线索,在事件的基础上整理 诗歌情感。进而总结边塞诗常见的“事”与“情”。
诗歌呈现
• 从军行七首(其一) • 王昌龄
• 塞上听吹笛 • 高适
• 烽火城西百尺楼,
地点:塞下,玉关,楼兰,陇头,关山,海,黄河,大漠,
燕台,蓟城,雁门,凉州,阴山
战争:烽火,战马,刀剑,辕门,青冢,戍楼,孤城,危旌,
沙场,长城,鼓角声
音乐:羌笛,笳鼓,琵琶,芦管,鼓角,《关山月》,《折
柳曲》,《落梅花》
风光:大漠,雪地,海风,瀚海,长河,风沙,月光,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