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钱梦龙提出三主教学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训练为主线"。

现代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与地坛》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珍爱生命,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生命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我与地坛》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我与地坛》也是史铁生用真挚的情感写的,《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史铁生散文的写法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学习《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学生需要从中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的生存启发。

高一的学生在认知上,对情感的理解、语言的运用和精确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体会生命的涵义。

学生采用朗读吟诵法,入情体验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应该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了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作者的思考;学习作者的散文风格和优美沉着的语言,增强朗读技能。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基础上使用问答法、在体会情感过程中使用朗诵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引发对生命的思索与认识,对母爱的感悟。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我与地坛、母亲之间内在的关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愧疚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研究母亲对我的生命启示。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我与地坛》的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通过前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坛历经沧桑,荒芜冷落,是个被人遗忘的地方,而“我”,在残废后失魂落魄,成了被社会抛弃的人,两者可谓同命相连,容易引起精神共鸣,于是,地坛成了作者宣泄情绪的最好的地方。

在痛苦和绝望之中,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了他许多感情和启迪,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帮助作者树立珍爱生命、
珍爱健康、坚强生活的信念的动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第二部分——感受母爱。

因为地坛,作者从残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解决了怎样活、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的问题,但这决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的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下去,并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问题。

一、体味母亲的苦
1、在课文的第二部分,地坛从我们的眼前退却,渐渐淡化为一个背景,成为人物活动的场所,而我们眼前更加清晰地浮现一个伟大的形象——母亲。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部分,用几个词语概括母亲的形象。

对于文章中体现母亲形象的句子请划下来。

明确:苦难伟大坚忍
2. 在第二部分的开头,作者就说“当年的自己曾经给我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大家在大致浏览了这一部分后,谁能说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难题?
a.母亲理解自己的儿子,尊重自己的儿子,维护着他的自尊,送他去地坛,但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又无法不为儿子担忧。

b.她希望儿子活着,希望儿子好好地活着,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自己地路,希望儿子能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但又没有成功的把握,他的内心一直被这个“难题”反复纠缠而整日整夜地处在痛苦,惊恐当中。

所以,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的最苦的母亲。


二.我的懂得与后悔
1.“我”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在原文中寻找这一变化的句子)
从“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到理解母亲,报答母亲,告慰母亲,怀念母亲(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
理解母亲:
报答母亲,告慰母亲:写作(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怀念母亲:5—10节
三.母亲如何带给“我”生的启示?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插入史铁生怀念母亲的名篇《秋天的怀念》(PPT 上演示)
从三个角度
a. 母亲对我的爱: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

b.母亲的苦难:儿子的不幸,强忍病痛的折磨。

c.母亲的意志:默默忍受着活着不如离开人世的痛苦,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她无私地奉献出毫不张扬的母爱,以行动感染熏陶着残疾的儿子。

2.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最后一句话。

(进一步渲染气氛,感受亲情。


总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12分钟)
1.思考,讨论:人应该怎样活(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
总结: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个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定而又惊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

色彩基调以绿色为主,彰显《我与地坛》文本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每张ppt 的右下角有地坛的照片,文字排版多样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