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是工业社会心理学,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终于在1950年代在美国正式定名为管理心理学。
2、霍桑试验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是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情感的任何一种表现都含有自我体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三个方面。
5、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方面认识、情感、意志。
6、个性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7、挫折产生因素一般有两大类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8、人们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不良适应有四种:攻击退化固执冷漠9 创新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结果。
10 创新过程需要三方面要素支持:知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
11 创新心理行为过程的五个阶段是(一)定向即规定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目标。
发现问题首先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努力寻找“盲点”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准备就是列出所有关于问题或目标的事实,这些事实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
准备阶段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自信心的问题;二是收集资料的问题。
可以采用5W1H(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如何)的方法。
(三)孕育在孕育阶段,就是要用发散性思维来得出尽可能多的、不明确的结论或答案,并对每个结论和方案进行辐合思维,对该结论或方案进行评价(Evaluation)。
这个阶段是假说与方案反复酝酿的阶段。
表面上可能创新活动毫无起色,头脑里则在紧张地工作着。
孕育阶段的时间长度不一定。
在这段时间里,创新者的观念就像在“冬眠”,例如爱因斯坦就历经两个“十年沉思”才得以提出“相对论”,三峡工程的百年论证。
(四)明朗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就是灵感的出现。
灵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灵感毫无疑问来自于孕育期的努力工作。
灵感很大程度来自潜意识的作用。
(五)验证只有通过逻辑、实验、实践等方面证实了答案或方法才是弄虚作假正的最后结果。
注意:并非每次创新都必然要历经这五个阶段。
这里所谈的只是一般的参照系。
现实的创新实践中,有可能只历经了其中某几个阶段,也可能是各个步骤是颠倒的。
12创新内容包括:观念/知识/文化创新13 影响创新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激励制度领导风格14创业者心智模式修炼包括四方面: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15青年道德品质的四个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6青年道德品质修炼内容包括四方面:社会公德爱情/家庭/职业道德二、选择题1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知识/智能/素质/专业结构2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有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3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包括:色彩、气候、噪声、音乐、照明4 以下属于青年人的人格障碍的有:反社会/强迫型/偏执型/自恋型/依赖型/癔症型人格5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压力源有:经营业绩/人际关系/职业适应/下岗与再就业/职业道德的压力6当代青年情绪特征表现:剧烈性波动性掩饰性7智力的核心能力: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将智力定义为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要素。
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8青年成功择业的一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人—职匹配。
主要在兴趣。
9青年人爱情道德特征:互爱忠贞奉献。
10知识创新过程可以通过下述哪些方式实现: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三、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2、霍桑实验是于1924年至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
试验研究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3、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4、高原现象:学习复杂事物时,学习曲线上呈现缺乏进步现象,形成一种水平的部分,持续较长时间,称此部分为高原现象。
5、创新实际就是突破旧有的常规,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成果之意。
6、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指挫败、阻挠、失意之意。
心理学上将挫折解释为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7、疲劳是人在劳动和活动过程中由于能量消耗而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变化,也就是指劳动者连续一段时间以后,出现疲倦感和劳动机能减退的现象。
8、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9、道德又称伦理,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就是区别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和原则。
10、个体是作为个体的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四、简答题1、挫折的组织原因有哪些?组织应怎么做?(1)组织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组织理论多采用X理论,主要用权威控制惩罚的方法管理职工,形成组织目标(要求职工服从)与个人动机(要求自我实现)之间严重的冲突。
组织的不良环境阻碍了个人需求与人格的发展。
(2)组织内的人群关系:组织内上司与部属间的沟通关系如属单向方式,职工没有机会向上反映自己意见的机会,则影响其人群关系,缺乏信赖,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仇视的态度。
过分强调竞争与责任的人群关系,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气氛有害于心理健康。
(3)工作性质工作对个人的心理有两种重要意义:(a)表现出个人的才能与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b)使个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如果工作的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趣及能力,则反而成为心理上的负担,分权的不当,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都将构成工作人员挫折。
(4)工作环境工作场地的通风、照明、噪音、安全措施及卫生设备等实质环境,如果不理想,不但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引起情绪上的不满。
(5)其他如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适当,强迫加班或恶性延长加班时间,以及偏低的薪资,不公平晋升制度,都足以影响职工的情绪。
2、试述影响创新的因素?(1)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组织外部因素和组织内部环境因素两大类。
外部—社会政治制度、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文化等;内部—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激励制度、学习氛围、人力资源开发、领导风格等。
(2)、影响创新的个体因素(一)习惯性思维:年龄的增长会削弱我们的创造积极性,各种经验在头脑形成一个固定的思想锁链。
心理学称为“功能固着”,或者“思维定势”。
(二)戒备性思维:现实中,人们往往有两种理论:名义的行动理论,应用的行动理论。
名义的行动理论是人们想要做的行为方式,而应用的行动理论则是人们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人们总是按照不一致的方式来对待事特,并没有注意到名义理论与应用理论之间的差异。
原因就在于人们受戒备性思维的控制。
戒备性思维就是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假设、推理和结论,并避免对其进行真正独立的、客观的检查,从而避免尴尬、威胁、挫折感或无能感。
(三)学而不思。
要敢于批判,敢于突破。
(四)知识贫乏。
要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
3、试述创新者如何进行心智模式的修炼?并举例分析。
创业的最大阻碍就在于创业者心中隐藏的、强而有力的心智模式可能和创业行为相抵触。
因此,创业者进行心智模式的修炼也就非常必要。
具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的修炼:创业意识(积极的个人价值观超常的创新欲望强烈的自我控制欲对个人独立性的执著追求对成就感的需求)创业心理素质(1、自知与自信。
人贵有自知之明2、加强耐挫能力。
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险,敢拼敢干,爱拚才会赢。
)创业能力(1、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
2、经营管理能力。
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管理问题往往成为抑制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人际协调能力。
要运作好企业,需要协调好企业内部成员的关系,也需要协调好企业与顾客、社会、政府、社区的关系。
)创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知识(如社会技能、理念等方面的知识))4、青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人际关系障碍(2)人格障碍(6种)(3)婚恋障碍A、过早恋爱与过晚恋爱B、恋爱动机不端正C、失恋后的心理行为障碍5、管理心理学为什么将企业中的人作为独特研究对象?(1)、“企业就是人”。
企业要靠人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看,企业中人、财、物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建立以人为中心管理制度。
6、挫折的防卫方式有哪些?受挫折后所表现的愤怒、压抑或焦虑的情绪反应,将引起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呼吸急促、汗腺分泌增加、胃液分泌减少等,久之导致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及偏头痛、结肠炎等。
个人为了减轻或避免挫折可能带来的不愉快与痛苦,学会某些适应挫折情况的方式,此即防卫方式。
常见的有下列7种。
(一)合理化的作用:当无法达成目标或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时,给自己找出适当理由来解释,这个理由未必是真理由,而且第三者看来往往是不合乎逻辑的,但本人却能以此说服自己,感到心安理得,如所谓的酸葡萄作用。
(二)逃避作用:1、逃向另一现实。
例回避自己没有把握的工作,而埋头于与之无关的嗜好或娱乐,以排除心理上的焦虑。
2、逃向幻想世界。
回避现实困境,逃到幻想的自由境界,既避免痛苦,又使许多欲望获得满足。
幻想偶尔为之,确能减轻紧张与不安,也能带来某些希望,但过度则与现实无法分清,徒增适应现实的困难。
3、逃向生理疾病。
例如学生害怕考试失败,竟在考试当天发烧;士兵在战争中患的战争神经症以及神经性视盲、神经性失声等。
个人借生理上某种机能障碍避免困难,这种疾病的产生往往是无意识的,与假病不同。
(三)压抑作用: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以及与此有关的感情、思想等抑制而不承认其存在,即将其排除于意识之外。
(四)代替作用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动机、感情与态度,若不为社会接受,或自忖将遇到困难时,将此种感情与态度转向其他对象以取代之,称为代替作用。
例如升华作用就是将攻击等等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转移到较高境界的艺术或运动的表现上。
当个人的某种目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因个人本身的缺陷以致无法达到目标时,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代替之,通常称为补偿作用。
例如一个自有欠缺的人,他可能奋发学习,以期出人头地。
(五)表同作用个人为了迎合供给需要满足的保护者,如父母、师长、在思想及行为上模仿他们,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照着他们的希望行动,如此可以减少挫折,是为表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