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自学课外古诗词的方法并运用它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一种自学课外古诗词的方法并运用它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三、一“读”钟情。
1、请同学们通读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诗词,共同确定一首来进行师生共学。
2、确定。
四、师生共学。
1、挑兵点将,了解感情。
提问:
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感情,是通过哪些字、词、句读出来的?学生发言。
2、运用技巧,尝试朗读。
提问: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你体会出来的诗人感情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尝试朗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3、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争取尽快背下来。
展示背诵。
五、尝试自学其他古诗词。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首古诗词,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自学。
2、每个小组派同学展示学习效果,全班交流。
六、小结。
七、作业:
1、用该种学习方法在课下自学其他两首诗词,并背诵这四首诗词。
2、出一份有10道题的直接性默写小试卷。
板书:
课外古诗词诵读
挑兵点将,了解感情。
运用技巧,尝试朗读。
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反思: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安排“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能诵读就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
对于这部分我觉得安排一课时就可以,但是如果按常规诗词一样讲解,时间会很紧张,也凸显不出“课外古诗词诵读”在教材中的地位,因此我决定采取课上师生共学引导,学生小组自学练习,课下独立自学巩固的方法,进行这部分的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不错。
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曲径通幽”中的“曲”的读音误读太深,甚至导入时我也读错了,导致纠正起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