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市场营销课程编码:402105参考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15学时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适用专业:物流管理编制人员:王磬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市场营销》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网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等。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市场营销》课程是经济管理大类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
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营销活动,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专业营销理论基础和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完整地介绍市场营销的知识体系与应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实践中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定价、分销、促销等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同开发新市场结合起来,使社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课程的作用:1.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紧学生能够密联系实际,注重营销案例分析,进行营销实战演习,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把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去,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对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激发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有助于提高市场营销应用能力的活动;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营销实务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并基本掌握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基本技能,了解营销管理的内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依据“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市场营销职场所要求的市场营销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营销岗位能力、营销工作流程和学生思维逻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为特色,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情景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1.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根据工作岗位群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配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市场营销学》在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职业素质和能力过程中起着基础的和引领的作用,需要从整体上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这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懂得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素质要求,为进入营销实务的学习和训练奠定一定的基础。
突出“四大支柱”。
产品决策、定价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是任何营销岗位都必须涉及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必须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内容要求是“扎实、系统、创新”,同时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所涉及的内容是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把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专业相关理论打下基础。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教学中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营销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可结合阶段或综合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广告宣传等营销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交互结合,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四、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营销实务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并基本掌握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基本技能,了解营销管理的内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突出“四大支柱”。
产品决策、定价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是任何营销岗位都必须涉及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必须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
.体现发展创新。
课程设计了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等特殊领域的市场营销,这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给市场营销带来的发展需要,其目的在于能正确认识营销工作中的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提高营销人员的执行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市场营销环境,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策略;2.理解顾客价值理论,掌握研究消费者需要、动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3.掌握市场细分的基本理论、目标市场策略、市场定位策略;4.掌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主要内容;5.了解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控制的相关内容。
2.能力目标1.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具备观念创新意识;2.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己比较熟悉或了解的某个特定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3.能够运用市场细分的若干种方法,选择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4.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买过程,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5.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选择与设计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6.能够结合相关案例对某企业实施的分销策略进行利弊分析,基本上能够设计和践行相关的营销活动;7.可以根据市场条件选择与设计促销策略,组织参与促销活动。
五、课程内容与实施(一)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分为一般开设在第2或第3学期,具体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具体各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1.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这些模式将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体现,使教、学、做有机结合,在“练中学、学中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职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职场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和多种辅助手段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除采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以下方法组织教学:(1)案例教学法每一项目的教学内容由经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导入,然后就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这个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2)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用工作任务来引领会计理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基于市场营销岗位群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的内容。
弥补了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
3.教学评价1.本课程强调目标评价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2.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要求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4.本课程突出过程考核与阶段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业务操作、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
5.本课程重视教学的总结、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条件(一)基本教学条件1.创新创业实验室2.课堂PPT课件、屏幕录像演示、视屏演示、实训资料等教学资源。
3.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任课教师条件1.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能综合运用各种教法设计课程,掌握新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新知识,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2.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培训,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四)学习资源选用1.教材要求与推荐(1)讲义编写要求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和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启发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应配有实践内容或配套实训教材。
(2)推荐使用教材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选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思考一下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是否继续使用该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