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科学与技术:人类学习方式及其历史演变、信息素养和教育目标模式的时代转变

学习科学与技术:人类学习方式及其历史演变、信息素养和教育目标模式的时代转变

○数字化学习-强调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E – Learning是应用Internet、网络处理系统和其他电 子设备与技术来支持、度量与管理学习。
Your site here
LOGO
从根本上说,E – Learning的目标就是借助现代信
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 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Your site here
LOGO
汉字的发展演变
我国汉字大体经历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文王 画八卦、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 草书、楷书等发展阶段。
Your site here
LOGO
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推动了以文 字为形态的学习方式的传播与发展。
4.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
Your site here
LOGO
高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 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 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 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 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滞 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和 经济,而在于陈旧落后的教 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课程指导方针和传统 的教育评价体系阻碍着计算 机与教育领域的结合。
Your site here
LOGO
如何创造出真正能将计算机与
课程结合起来的有效的方法?其难 度绝不亚于技术的创新,然而这却
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事实表明,如果只是将计算机 放到教室里,绝不可能自动地影响 和改变师生的教学行为,必须使计 算机同学科课程学习内在地融为一 体。必须创造条件,使师生在学科 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地运用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现代信息技 术真正成为教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使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技能的关键。未来 教育的成功将取决于人们是否有能力弥合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实现由前者
向后者的转化。
Your site here
LOGO
2.3.2 E-Learning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4.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5.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6.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能力的学生会在公共学校之外进行学习。
——Allan Collins 阿兰· 柯林斯
《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
Your site here
LOGO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为主 说教式教学 分学科定时教学 集体化、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 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 按年龄和成绩分组 对分科知识与分类技能的评价 (考知识点和熟练程度)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 启发学生探究为主 交互式学习 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可以混合编组 以行为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 (考能力和整体素质)
数字移民
Digital Immigrants 指因为出生较早,在 面对数字科技、数字 文化时,必须经历不 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 习过程者。他们好像 现实世界中新到一个 地方的人,必须想出 各种办法来适应面前 的崭新的数字化环境 。
数字难民
Digital refugees 那些因为经济、社 会、文化等原因更 远离数字文化的群 体,通常指社会上 选择逃离而不是融 入本土文化的老年 人,他们觉得在有 威胁性又危险的环 境中迷失自己。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费时、 费事、易抄错、抄漏,既阻碍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 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仅仅依靠手写的方式远远无法 实现文化与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版本统一,减 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印刷术的发 明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 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类 的识字率提高,另一方面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正是由 于印刷术对于学习形态的传播提高了人类的学习能力,因 而被看做人类学习方式发展的第二大里程碑。
如何才能达到E – Learning的目标呢?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2000)认为: 只有通过数字化学习的整合方式创造数字化学习环
境,把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过程纳入学生的学 业标准,才能够运用各种不同形式,实现对技术的充分 使用,达到教育目标。
Your site here
LOGO
为了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内容与课程的整合,教育技术CEO 论坛的年度报告还提出了三个步骤:
LOGO
第二节 信息时代引发的学习变革
问题思考 LOGO
变革学习与变革技术谁更重要?WHY?
Contents
1. 人类学习方式演变的三大里程碑 2. 变革学习与变革技术 3. E-Learning引发的学习革命 4. 新型的学习方式
5. 开放的教育世界
Your site here
LOGO
2.1 人类学习方式演变的三大里程碑
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 突。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存在的许多 问题也集中反映了各种各样的二律背反现象。 比如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等等。教育一方面为未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其变革与 发展却相对滞后。
Your site here
LOGO
●教育的滞后性 过分注重分数、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想象力与创造 力不足、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需求、教育技术程度不高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微机出现在学校课堂时, 有人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变革。 30年过去了,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计算机主要
Your site here
LOGO
文字
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传播 与学习的重要物质载体。 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大都依靠自身直接经验和间 接口头语言的传递来进行学习,因而受到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文字产生后,人类的世代积累的直接和间接经验 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从而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 障碍,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将学习从 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进而发展成为当前比较独立的 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因而称为人类学习方式演变的 第一大里程碑,至此才出现了狭义的文化学习型态。
三者构成了数字时代人类数字鸿沟所划分的新的“三个世界”。
Your site here
LOGO
信息技术

两大技术杠杆推动着人类由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 代,通过信息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推动着人类个体 和整体的学习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促使学习成 为每个社会成员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每 个公民的学习生活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 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Your site here
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学生、教师的素养、师 生关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信息时 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也才能从根本上变革学习与教学模式。
Your site here
LOGO
2.3 E – Learning 引发的学习革命
2.3.1 E – Learning
7.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Your site here
LOGO
2.3.3数字时代的三个世界
数字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也叫数字原生代,意 为80后甚至再年轻些 的这代人,一出生就 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 的网络世界,对于他 们而言,网络就是他 们的生活,数字化生 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 的生存方式。
LOGO
2.2 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
2.2.1 学习与技术的三种关系
L-about IT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L-from IT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内容的提供者 L-with IT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Your site here
LOGO
2.2.2 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的滞后 ●教育的二律背反 所谓“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 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
Your site here
LOGO
“明日苹果教室”(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的教育改革试验
实验结果: 1.学生学习效果:注意力和学习态度有明显改善,开始从被 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新技术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和技 能,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 2.学生交流合作:运用新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 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师: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更多 的是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而非说教者。新技术将教师从大 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 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
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Your site here
LOGO
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实验研究——“明日苹果教室”
*实验目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的市场预测中, 迫切希望研究和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 代教育技术,像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 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对象:几个学校的班级学生和教师 *实验方法:为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两台计算机,一台放 在学校,一台放在家里。试验研究的实质是探索和创设一 种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研究持续了10年,积 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Your site here
LOGO
因此,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 教育政策领导者必须重新思考学校内和学校外的教育, 学校要适应和容纳技术驱动的学习这股新生力量。如果教育 者不能成功地将新技术整合进学校中,那么在过去150年间发 展起来的长期认同的学校教育的面貌将发生改变,有手段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