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备课本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结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试行)》中的精神,我们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现根据江苏省课程指导纲要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使用的版本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

2015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知识。

具体内容总共7章,包括: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图片加工与制作;音视频加工与制作。

二、学生基本情况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指导思想: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试行)》和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信息的特征和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

3. 能根据实际需求,运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4.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初步确定信息需求。

5. 能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 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积极参与对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9. 能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10.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技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过5 3.21-3.256 3.28-4.3期中考试7 4.4-4.10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第1节图片获取与加工(1)走进图片世界(2)获取图片(3)图片浏览与管理(4)图片分类及格式(5)图片加工常用软件(6)图片基本加工方法第2节图片的制作(1)用绘图工具绘画(2)用仿制图章工具修饰图片(3)图片扣取与合成(4)文字创建与编辑清明节放假8 4.11-4.179 4.18-4.24期中考试10 4.25-5.1五一放假11 5.2-5.812 5.9-5.1513 5.16-5.2214 5.23-5.29第7章音频加工与制作第1节音频获取与加工第2节视频获取与加工第3节视频作品制作15 5.30-6.516 6.6-6.12端午节放假17 6.13-6.1918 6.20-6.26期末复习考试期末考试19 6.27-7.1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2影响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一、教材分析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关注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

要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

通过调查学生可体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准备】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需求。

1.听歌曲、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节课的任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让学生明确单元任务及本节课的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 2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活动 2 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一、教材分析要完成本单元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首先要通过调查、查阅书刊、访问因特网等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其次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最后是对比、分析不同年代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差异,总结、归纳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对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评价和筛选。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是结合前面活动收集到的信息,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讨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将经历调查、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人们工作、生活影响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各种学习单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第 1 课时第 2 课时第一单元教学后记第二单元购置计算机——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认识一些主要的计算机硬件。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能独立地完成主机与各外部设备的连接。

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并独立安装软件.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能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喜欢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活动 1 选购计算机2活动 2 安装计算机2活动 1选购计算机一、教材分析要完成本活动的任务——选购计算机,首先需要对计算机市场行情及硬件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

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当前市场上正在销售哪些类型的计算机,知道这些计算机主要品牌是什么,大致价位分别是多少,性能如何,并学会解读计算机配置表。

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完成后续按需选购计算机活动是很重要的。

第二部分是确定购机方案,首先分析家庭购机需求,然后确定选购品牌机还是组装机,最后选择一款满足需求的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还可养成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的习惯,养成乐于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