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和弦》说课稿

《三和弦》说课稿

《三和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顺序号是()号。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和弦》,下面我将从八个部分阐述:
一,说教材
《基础乐理》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浅显易懂,适合零基础的学生使用,教材立足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与练习完美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我讲授的“三和弦”是教材的第六章第1节。

三和弦,是联系音程这一章的纽带,又是学习七和弦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更是学好视唱和钢琴等课的基础。

二,说学情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音程的基本知识。

而本节课所讲的和弦,简单点说就是音程的叠加问题。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主的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微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着“从实践中探索,从探索中求知”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和弦
2、了解什么是三和弦
其次、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三和弦中的大、小、三和弦
2、能够自己构建大、小、三和弦。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小三和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情感目标。

能用自己的创作表示三和弦,并愿意参与表演,体验创造性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从听觉上区分大、小三和弦。

教学难点:结合手势和自己的创作,掌握大、小三和弦的构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讲课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微课讲授、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播放,板书,加深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课堂练习,找部分同学到黑板做练习,培养学生自信心
3、小组学习,为简单的儿歌编配伴奏,合理运用所学的和弦知识。

教学手段:
采用微课,多媒体教学和课堂练习的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师生问答进行互动。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5分钟温故上节课学习的音程,结合柯尔文手势、利用柯达伊教学法导入和弦。

通过巩固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通过直观看键盘图,巩固识谱能力。

(3)其次,利用15分钟感悟新知。

出示三和弦的图片,启发学生说出三和弦的定义。

交代三个音的名称。

根音、三音、五音。

即:3个音,按照3度关系,叠置起来。

通过观察启发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看,说出,有几个音,按照几度关系,怎么排列的。

按照启发式教学模式从听一听、看一看、做一做三个方面学习三和弦(1)听一听:大三和弦色彩明亮;小三和弦色彩暗淡。

(2)看一看:看大、小三和弦在键盘上的变化。

要看清:大三和弦变小三和弦,三音降低半音、小三和弦变大三和弦,三音升高半音。

(3)记一记:结合看一看,在五线谱上记出三和弦。

(4)做一做:结合温故板块中,大、小三度的手势,做出大、小三和弦的手势。

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练习,轻松的掌握了大、小三和弦的构成。

第三、利用20分钟进行实践操作。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动作表示听到的和弦,通过大、小三和弦的和声色彩,用自己的动作表示所到的和弦。

通过大、小调歌曲赏析,找到大调歌曲与大三和弦;小调歌曲与小三和弦的相似之处。

引出大调歌曲明亮、欢快的特点,小调歌曲暗淡、忧伤的特点。

欣赏:《小雨沙沙》《小草》两首歌。

利用讲授法延伸本课内容为大调歌曲配伴奏:多用大三和弦,为小调歌曲配伴奏:多用小三和弦
最后布置作业:为歌曲《找朋友》配伴奏,预习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是序列式板书。

利用逻辑追踪法形式呈现板书内容
第六章第一节和弦三和弦
一、温故导入(大三度、小三度)
二、感悟知新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构成
三、实践操作
1.听
2.做
四、布置作业
为歌曲《找朋友》配伴奏
预习增三和减三和弦
八,说总结
本节课,我采用了手势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微课,以听觉为主线,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展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