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及名解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B. 观察不总是可靠的C. 研究者具有主观性D. 实验法总是可靠的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B. 1862C. 1879D. 1917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B. 《心理物理学纲要》C. 《实验心理学纲要》D. 《民族心理学》4.“O”变量又称为()变量。
A. 无关变量B. 额外变量C. 干扰变量D.机体变量5.广义的实验心理学也叫做()。
A. 人文心理学B. 科学心理学C. 实验心理学D. 实证心理学6.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
A. 观察B. 相关C. 实验D. 测量7.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机体变量8.以温度、噪音、光线等作为自变量称为()自变量。
A. 刺激特点B. 环境特点C. 被试特点D. 实验特点9.从某种角度看,()研究正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方法。
A. 真实验B. 非实验C. 实验室实验D. 准实验10.为了直接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或内外因素的因果关系,这叫做()。
A. 测验式实验B. 相关型实验C. 因素型实验D. 生态化实验1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B. R=f(S,O)C. S=f(R)D. R=f(O)12.关于实验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信度高,效度也高B. 信度高,效度低C. 效度低,信度也低D. 效度高,信度也高13.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的()。
A. 外部效度B. 内部效度C. 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D. 学术价值14.实验设计中主要应该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C. 实验最终目的D. 时间限制15.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A. 越少B. 越多C. 尽可能小D. 无所谓16.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心理实验,是采用了()控制额外变量。
A. 恒定法B. 平衡法C. 消除法D. 匹配法17.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C.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D.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验组不控制18.实验中采用“ABBA”方法编排实验是为了克服()。
A. 实验者效应B. 被试者效应C. 系列效应D. 偶然误差19.被试参加两个实验A和B的顺序按照“ABBA”进行是利用了()方法控制系列效应。
A. 消除法B. 恒定法C. 平衡法D. 匹配法20.在心理实验中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干预就是通过()。
A. 分组B. 施加自变量C. 控制无关变量D. 指示语21.实验研究的起点是()。
A. 实验设计B. 课题选择C. 预备试验D. 选择变量22.采用“ABBABAAB”的实验顺序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A. 恒定法B. 随机化法C. 匹配法D. 抵消平衡法23.下列有关样本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测心理品质越受生物性制约,研究样本可以较小B. 所测心理品质越受社会性制约,研究样本可以较小C. 研究对象个体间同质性越高,研究样本可以较小D. 利用自陈量表测量被试心理特征,样本容量可以较小二、判断题1.观察并不总是可靠的。
2.儿童心理实验往往需要赋予实验以游戏性质。
3.观察技术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技术。
4.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5.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可以认定实验出现了低限效应。
6.给小学生发量表的人是主试。
7.双盲的对象主要是被试和主试。
8.被试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9.因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10.额外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11.额外变量是一种潜在的自变量。
12.一般来说,信度和区分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3.在某一实验情境中有效,而在另一实验情境中无效,那么可以认为这种实验的内部效度比较低。
14.一般而言,实验要求越高,样本数要求越多。
15.凡是在正式实验之前,都必须进行预备实验。
16.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不能拒绝参与实验,也不能随时退出实验。
17.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法。
三、名词解释1.自变量2.混淆变量3.机体变量4.额外变量5.代表性样本6.有偏样本四、简答题1.简述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某一点来源适当加以阐述。
2.简述实验法的重要特点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史。
4.简述实验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要来源,并就其中某一点来源适当加以阐述。
5.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6.简述刺激变量、机体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7.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1.论述实验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变量,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2.论述额外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
3.论述影响实验内外效度的因素。
第二章24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就是主试控制额外变量,操纵(),以探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过程。
A. 刺激变量B. 机体变量C. 自变量D. 因变量25在重复实验设计中,下列原因引起的数据变异不能从残差项中分离出来的是()。
A. 自变量的主效应B. 自变量的交互效应C . 被试间的差异效应 D. 其他随机因素的效应26相对而言,()实验设计在被试选取上更为经济、有效。
A. 完全随机化B. 重复C. 个案D. 单组27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下列可以作为组内变量的是()。
A. 年龄变量B. 性别变量C. 适应性强的刺激变量D. 适应性很弱的刺激变量28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适合作为组内变量的是()。
A. 性别B. 气质C. 专业D. 灯光颜色第二章练习题29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各种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被试人数()。
A. 必须相等B. 不能相等C. 尽量接近D. 可以随意安排30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机体变量不能作为()。
A. 组间自变量B. 组内自变量C. 准自变量D. 因变量31. 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实验被试组数是()。
A. 2B. 3C. 5D. 632与重复实验设计相比,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所需要的被试一般()。
A. 较少B. 较多C. 相等D. 无规律可循33在2×3×4的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中,各组被试需要参加()组处理。
A. 1B. 6C. 12D. 24第二章练习题34在2×3×4的重复实验设计中,被试需要参加()组处理。
A. 1B. 6C. 12D. 2435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一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6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二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7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三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8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前两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另一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6第二章练习题39两个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显著,就是说这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A. 具有相互制约性B. 具有相等性C. 具有独立性D. 具有平行性40在2×3×4实验设计中,有()种交互作用。
A.3B.4C.5D.741在2×2×3实验设计中,有()种实验处理。
A.3B.6C.9D.1242多因素重复实验设计中的被试组数()。
A. 等于1B. 等于自变量数C.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D.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乘43一般要求,在区组实验设计中,区组变量与自变量()。
A. 对于研究来说,地位相等B. 具有交互效应C. 不具有交互效应D. 水平数相等第二章练习题44区组实验设计中的区组变量一般是()。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时间变量45一般来说,在拉丁方实验设计中,除考察的自变量外,研究者还需要对()个额外变量的影响进行平衡。
A. 1B. 2C. 3D. 446当出现两个额外变量时,适宜采取()实验设计。
A. 区组B. 拉丁方C. 完全随机化D. 混合47当出现一个额外变量时,适宜采取()实验设计。
A. 区组B. 拉丁方C. 完全随机化D. 混合48在很多研究条件下,无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或施加某种严格的控制,这是就需要进行()设计。
A. 拉丁方设计B. 混合设计C. 单组准实验设计D. 完全随机化设计第二章练习题49准实验设计就是()。
A. 标准的实验设计B. 真正的实验设计C. 严格控制了额外变量的设计D. 未能严格控制额外变量的设计50准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一般()真实验设计。
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无法确定其是否大于51在引入实验处理前后都对唯一一组被试或被试组进行一系列周期性观测,然后比较实验处理前后的观测值变化趋势以评估实验处理效应的研究设计是()。
A.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B. 单因素前测后测实验设计C. 相等时间取样设计D. 不等组前测后测设计52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中,()并非实验处理效应的主要判断标准。
A.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斜率B.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截距C.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波形D.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连续性第二章练习题53有关4×4拉丁方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四种实验处理B. 有两个额外变量C. 这是一个真实验设计D. 这是一个平衡设计54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A(三个水平A1、A2、A3)和自变量B(两个水平B1、B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于是抽取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相等的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A1B1,再做A1B2;第二组先做A2B1,再做A2B2;第三组先做A3B1,再做A3B2。
则此实验设计为()。
A. 组间设计B. 组内设计C. 非实验设计D. 混合实验设计55上题中的组间变量为()。
A. AB. BC. A与B都不是D. A与B都是第二章判断题18.实验和准实验设计的明显不同在于被试组间的相等性问题。
19.一个两因素的实验设计能分解成两个单因素的实验设计。
20.混合设计就是指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