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二)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二)

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即新知 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人们可 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 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 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 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 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 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 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和别人教给相比,自己发现会产生更大的自
我满足。可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3:学会将来进行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有这个
实践就能最好地学到如何去发现新的信息。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按照一个人自己的
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 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鼓励学生凭直觉进行猜测 冲动型的学生反应快,错误多
4、学习动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是主动过程,依靠内在动机--对学 习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有能 力对待他的外部世界。从主动学习引出发现学 习
比较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 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 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 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
A 已有概念
a5
a1
a2Leabharlann a3 a4新概念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 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 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 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 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适当观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 当观念可以对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学习单 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学习它们代 表什么。其主要内容为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掌握同类事物 关键特征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 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 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或 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 系。
在低年级课程中学习高难度的知识 教学内容应该被重新光顾.同一概念可在不同时期重新提起.
比如喜剧和悲剧的概念.小孩子用笑和哭来定义
3、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往往重视分析思维,而忽视直觉
思维。 直觉思维和预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鼓励和培养直觉思维、预感,或者说,推测、 假设和猜测是有价值的
2、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 何人--最最基本概念是最简单而又最有力的--向儿童 提供挑战性但合适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引导智慧发 展--比如儿童用可触摸的材料进行学习.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 何年龄的任何人。”
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
他对发现学习的倡导虽非首创,但他却是研究 最深、推进最有力的学者。
当然,布鲁纳也有自己的缺陷,他在论述儿童 的生长时忽视了社会方面的因素。
对全部的学习进行发现是有困难的,接 受学习是必要。
因重视学习者的探究活动,常伴随偿试 错误。因此,比教师讲解式的学习费时, 并易出现错误。
对学习动机差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 性和忍耐性差的学生不适合。
如 一个人的背影
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 类别作出层次性的结构安排,概括性水 平较高的类别处于高层,而比较具体的 类别处于低层。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 系统的形成,学习者要把同类的事物联 系起来,赋予它们意义,并把它们连结 成一定的结构。
如 水果的概念 蔬菜的概念 肉类
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
更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 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 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教育者的
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 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 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所谓发现,不仅是 发现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 (内在外在的活动)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二、认知结构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作为编码系统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 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 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 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人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 基于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四、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 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在 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 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 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 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 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而 可以是抽象的、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借 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可以通过抽象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 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及 其以后的年代。
一、 认知表征理论
认知表征: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 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认为,认知生 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 征系统的过程。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 个主要的阶段。
表征、认知结构、图式、再现
1.动作性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
食物
水果
蔬菜
肉类
苹果 香蕉 桔子
青菜 萝卜 土豆 猪肉 牛肉 羊肉
编码系统图式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研究学生的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系统了解学生已有的编 码系统。
学习一门学科,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换;3,评价。
由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 信息加工者。
指3岁以下的幼儿靠动作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动作是他们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表征以及再 现认知表征的中介和手段。这一阶段大致 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2.映象性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 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他们能记住过去发 生的事件,并能借助想象力来预见可能再 发生的事情。凭借关于事物的心理表象, 儿童可以脱离开具体的实物来进行一定的 心理运算。映象性表征方式是认知从具体 到抽象的开始,这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前 运算阶段的早期。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四则运算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 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五、简评
在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学 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运动中,布鲁纳是一 位极重要的人物,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 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三、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
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 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 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 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2、整合协调原则
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整 合协调是在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 化的一种形式。
概念形成--自己从例证中发现
概念同化--定义形式给学习者呈现, 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3)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学习由概念
组成的句子的意义 如:老虎会吃人
二、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联系的 方式,他提出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 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
奥苏贝尔强调,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 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 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也 未必就是有意义的,它同样可能是机械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通过言语讲解 进行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 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 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 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 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 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 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习。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即知识有关联,知识结构就是某一
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仅包括掌握一 般原理,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好处: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把知识以类别结构的形式储存更为有效和长
久 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使迁移更容易 4)掌握基本原理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5)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