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 第七讲: 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教案)

初三语文 第七讲: 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

①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

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

②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③【题干】上述文段中表述的中心是什么?【答案】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

【题干】上述文段中②的内容与中心有什么关系?【答案】作为证据证明中心的的正确性。

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适用学科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知识点 论点、论据、论证教学目标 1.准确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观点的关系。

3.概括论据和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

4.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清论点和论题。

2.辨析论据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1.辨识论证方法的类型,理解作者在具体论证过程中运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2.答题的意识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

总结,通过上面这个小语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新的知识点,即议论文的定义: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①、论据②和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论题定义:论题就是议论类文章中的“话题”,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对于议论类文章而言就是作者论述的对象或范围。

议论类文章的“论题”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如《谈骨气》《理想的阶梯》等。

论题是组成论点的一个关键部分,但不是一个论点。

论题一般在文章题目或者开头出现。

考点/易错点2 论点(一)定义: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对论题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某些文章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两者是从属关系。

如: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阐述式分论点:①坚持需要韧性。

②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③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独。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区别论题和论点,论题是话题,论点是观点,是判定性的见解和主张。

(二)中心论点的特点:是一个表示肯定陈述语气的判断句;要有明显的倾向性,并旗帜鲜明的表述观点;语言简洁;有些文章既有分论点,也有中心论点,但是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三)找中心论点的方法: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话题展开叙述,需要自己概括。

(四)考点题型: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本文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③在.....后,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五)答题格式:可直接摘用文中句;要对文中含有论点的不标准句(疑问句、比喻句改成陈述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时,要按照论点要求:....是......;....要(应该)......的句式表述。

考点/易错点3 论据(一)定义:论据是论证论点的理由和证据。

(二)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典型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三)论据的特点:典型性、广泛性、概括性。

(四)考点题型1.概括事实论据题答题格式:人物+事件(必须紧扣论点)2.论据的作用题答题格式:运用(道理)或(事实论据);概括论据;有力的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道理论据具有权威性\事实论据具有说服力。

3.论据的特点题答题格式:典型性--列举名人\伟人事例;广泛性--国籍\涉足领域等不同;概括性--使用准确、概括性的语言叙述论据。

4.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写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题答题格式:辨清题干限定初中课本范围内或无限定;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扣住论点来表述(可以重复论点中核心词,也可用两个四字词语等形容);注意字数限制。

5.某段事例(论据)的作用题开头所举论据(事例或引用)的作用:引用了......名言(列举现象、事例、数据、笑话等)引出中心论点(论题);充当文中阐述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或权威性;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结尾内容的作用: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总结前(全)文)。

6.论据(某几段)能否互换题答题格式:明态度,往往不能调换;析论据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①论据的前后有相照应的词语或句子,符合前文介绍的顺序。

②论据之间意思逐层深化,具有递进关系,调换后不符合逻辑顺序。

考点/易错点4 论证(一)定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论证方法的分类及作用:①举例论证:例举确凿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③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件(事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全面。

(词语标志:如“相反地”、“从另一方面来说”等)④比喻论证: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

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的更形象生动、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三)考点题型1.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题的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若不能准确判断中心论点内容就不要具体);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注意:读者一定要领会作者所举事实是从哪个方面、哪个层次、哪个角度去证明中心论点的,理解它与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2)道理(引用)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证了......了观点(本段或本层中);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注意:注意所引言论、事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还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注意:注意比喻是否恰当、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能阐明道理。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论证了......的观点。

注意:要注意对比点,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某段的作用题的答题步骤:(1)分析段落内容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分析段落内容与前后文形成的论证关系(对比、补充等)。

三、例题精析【例题1】名①人渴望成名。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

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

”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业之树常青。

②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

这时候如果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 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

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

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一一摘去。

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④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

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

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出了贡献。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

”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⑤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

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

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

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⑥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累。

【题干】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案】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我们只有摆脱名的重负,才能让事业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及对论点的概括能力。

结合前面知识点部分找论点的方法可知,本文的论点在第一段,由张爱玲的名言引入话题,由居里夫人的事例引出论点。

【题干】说说本文第③段中所选用的两个事例的特点和作用。

(3分)【答案】两个事例,居里夫妇和季羡林都是名人,事例具有典型性;他们的国籍、所处的领域不同,事例具有广泛性;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观点:人做事的出发点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举例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能力。

议论文以事例作论据,要求事例具有广泛性、典型性和概括性。

作用主要从内容方面回答,答题思路是:例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例题2】玩,是要学的过传忠①我平生碰到过两批最不会玩的人。

一批是我“文革”时教的学生,他们在一起除了信口胡扯,相互攻击挖苦、乱开玩笑,几乎没有什么内容。

又一批是近几年我接触到的一些学生,时代变了,条件好了,“玩”的时候有了烟、酒、卡拉OK,当然还有无休止的闲聊,但我总觉得“玩”得挺吃力。

②该怎么“玩”,才算好呢?③《说文解字》中说:“玩,弄也。

”这两个字都从玉(斜王旁),看来与把玩精细高贵的玉器有关,《玉篇》里又用“戏”来释玩和弄,可见,玩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聚而戏之”的生活场景和状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