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中药材产业是全市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认真践行“两山论”的重要抓手。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着力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研发创新、种植加工等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一、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XX市中药种质资源丰富,共X种,道地药材品种X个,国家地标认证或登记保护品种X个,全市X个区县种植中药材(重点区县X个),龙头企业X家,药农X万人。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X万亩,产量X万吨,种植业产值X.X亿元,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道地品种知名度明显提升。

推广金银花、青蒿等道地药材良种面积超X万亩,种植面积上X万亩的道地药材X个、上X万亩的道地药材X个。

金银花不仅产量高,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高达X.X%;举办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康养大会,提升了道地药材知名度。

二是基地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

建成X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及宜机化药材基地,制定近X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结合道地药材区域优势,积极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紧密合作,整
合资源,加大政策投入,重点对木香、金银花、独活进行全产业链打造。

全市初步形成部分道地药材原产地初加工和标准化储藏库,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是科技支撑产业效果初显。

组建市级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X个研究室和X个试验站,团队专家和技术骨干X 人,对全市中药材产业提供全程、全面、全链条技术服务,每年培训技术人员、药农X人次以上。

四是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据统计,全市贫困地区种植中药材X.X万亩,带动贫困人口X.X万人,助推X个区县、X余个乡镇脱贫致富。

全市X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X个贫困村依托金银花产业脱贫。

二、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抓规划引导。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振兴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纳入全市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之一。

统筹做好总体规划。

通过规划,引导区县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及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商品化基地建设、初加工、仓储设施建设等,提高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

(二)抓布局优化。

根据《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X个区县作为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重点发展区县。

初步建成了现代优质药材、绿色道地药材、大品种道地药材三大产业带,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市总规模的X%以上。

(三)抓良种繁育。

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分步建设中药
材品比品试园及良种繁育基地。

开展中药材良种提纯复壮、繁育技术示范推广,提升优良种子(苗)供应能力和生产覆盖面。

同时,加强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保存宝贵遗传资源。

(四)抓科技支撑。

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资源优势,成立中药材产业创新技术体系,组建育种、栽培、产地加工等研究室,集中攻关良种选育、良繁体系建设、规范化生产、产地初加工等产业发展中“瓶颈”问题。

体系各位专家经常深入区县、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中药材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主导优势品种。

我市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基地较散乱,没有形成真正有规模的主导优势品种,亟待从中药农业、工业、商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培育打造中药材大单品、大品牌。

(二)缺本土药材加工企业。

一方面本地药材找不到企业加工,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多收购外地药材加工。

我市中药材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链条不完善,有的企业甚至到外地发展、本地带动少,缺少像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缺市场、难融资。

中药材加工产品的出口检验标准非常高,且目标市场非常有限,直接影响出口。

同时,中药材产业发展融资较难,特别是从事中药农业的业主,因集体土地不能用
于抵押,只能把种植的药材用以抵押,而抵押价值又难以准确评估,导致贷款融资很难真正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也还存在突出短板,如产业链条短、基础设施薄弱、一二三产缺乏有效衔接等。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按照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一区两群”建设行动方案要求,把中药材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纳入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找准发展重点,明确支持环节,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各区县着眼全产业链谋划,认真组织编制本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本地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中药材产业“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

(二)打造培育大品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从各主产区县遴选具有显著道地药材特征、产业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X个道地药材品种,从中药农业、工业、商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培育打造品牌,提高中药材综合竞争力。

将全市单体品种规模最大的金银花打造成中药材大品种,建设综合产值X亿元的金银花产业园。

(三)建设产业集群,支持融合发展。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主产区县打造跨省域、跨县域的产业集群,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形成集标准化道地药材基地、原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仓储物流设施、交易市场等于一体的产业要素集群。

同时,加快培育中药材新业态,打造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实现中
药材一二三产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四)支持主体发展,构建市场体系。

通过政策扶持、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方式,大力培育中药材产加销龙头企业和中药材经纪人队伍,引导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及广大药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长中药材产业链条。

充分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并进,打造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让道地优势药材从山区更顺畅地走向大市场。

(五)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科技支撑。

推广道地优势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地标产品、GAP备案和有机产品认证。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强化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贮藏等初加工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

完善市级、区县、乡镇中药材技术力量,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构建通畅的全域中药材产业技术队伍支撑体系。

推动重点区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六)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部门联动,整合资金资源,形成对重点区县、企业、平台、项目共同扶持的机制。

鼓励道地药材主产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鼓励地方积极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