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也包括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二、简答题1.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2.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探讨当代世界范围的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为达到这一目的,还要研究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各种经济条件和因素。
国际经济关系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经济全球化、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国际资本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等。
此外,国际之间的劳务交流、南北经济关系、南南经济关系以及围绕国际经济关系所进行的国际经济协调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因、周期、机制和全球性问题等,也都构成了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
3.简述世界经济形成的历史过程。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世界经济的萌芽阶段。
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阶段。
16-18世纪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各国通过殖民扩张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通过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各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加强,这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第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阶段。
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地过渡到垄断阶段。
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瓜分已经基本结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渗透到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控制了其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最终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体系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的体系,这标志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瓦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并存于世界经济整体中。
(2)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4)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日新月异: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的焦点;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南北经济关系发展中的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领域竞争趋于激化。
四、思考题答案要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什么?(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
(2)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3)国际分工为世界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世界市场为国际分工生产提供了价值实现的环境。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一、名词解释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多极化:多极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极”:极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简答题1. 简述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
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有:(1)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
(2)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4)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
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
2. 简述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各国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3. 简述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
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有:(1)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战后世界经济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今后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即南方要求废除而北方却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北方反对而南方却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战后初期,其他四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依附于美国,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三个中心即美、日、欧共体之间的竞争与斗争,进一步激化了。
各方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加剧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政策不一协调等。
(3)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冷战”年代,这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
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封锁的斗争。
4. 简述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两次高潮。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迄今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
(1)区域集团化的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因素是这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掀起高潮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所占的比重较大。
(2)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80年代中期至今。
区域经济集团化在经历了70年代至80年代上半期的徘徊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趋势明显加强。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数量迅速增多。
②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向洲际发展。
③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迅速加深。
5.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1)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
(2)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3)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也一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场体系。
(4)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5)发展中国家成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
(6)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以全球为对象。
(7)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步伐加快。
(8)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三、论述题1. 试述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
答案要点:(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时期。
(4)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前、中期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
2. 试述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
答案要点:(1)二战前15年左右:单极(美国)时期。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两极(美苏)时期。
(3)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三极(美、苏、欧共体)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