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考古


10
-北魏洛阳城的变化: (1)建立单一宫城; (2)出现中轴大街和东西横街,前朝后寝, 左右对称; (3)里坊制形成; (4)商业区置于内城南部的郭城内,改变 《周礼》“面朝后市”传统。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1
二、南方六朝城市 遗存 建邺与建康 -吴黄龙元年(229) 迁都建邺。 -东晋南迁,改称建 康,仿魏晋洛阳城 建宫城。南朝无大 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5
北周武帝孝陵 -未发现封土、陵前建 筑与石刻。 -单室土洞墓,方形墓 室。墓室后部设1壁龛, 墓道设4壁龛、5组天 井和过洞。 -被盗。随葬陶俑150件、 蹀躞带等。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6
北周孝陵陶俑
镇墓武士
具装俑
镇墓兽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6
壹、城市遗存
一、北方城市遗存 邺城
中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北 省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处。遗址由南北相毗连的两座城址组成。 邺北城在今漳河之北,北临漳河故道。东汉建安九年 (204)魏王曹操大规模营建该城,后作为王城。 邺南城大部在今漳河南岸,营建于东魏天平二年(535),毁于隋。 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继续修缮使用。北齐亡(577),邺城始衰落。
27
北周陶俑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8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4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5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特点: -地方特色浓厚 -过渡性明显 -边疆地区遗存增多 -外来文化遗存增多 -佛教考古内容重要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5
贰、墓葬
一、帝陵 1.三国帝陵 -依山为陵,不树不封,不立寝殿,曹魏帝 陵地面无踪迹可寻。 -陈思王曹植墓发现于山东东阿县,十分简 陋。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6
2.西晋帝陵 -西晋5所帝陵皆在洛阳。 -今偃师县蔡庄附近可能是西晋帝陵所在。 -枕头山墓地、峻阳陵墓地均为多台阶土洞 墓,可能是陪葬墓。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0
永固陵石券门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1
-洛阳宣武帝景陵:1961年发掘。单室砖墓,有前 后二段甬道。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2
(2)东魏北齐陵墓 -磁县、安阳一带发现大量东魏北齐贵族墓葬,可 能是聚族而葬的陪葬墓群。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7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8
洛阳城 -曹丕黄初元年(220)在东汉洛阳的基础上 始建,仿邺城三台筑金镛城。西晋无变化。 -北魏迁洛有所改造,形成新的都城建制。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9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8
(2)东晋南朝帝陵制度 -依山为陵,陵前有长神道,两侧设石刻群。 陵园方向依地势而定。 -均大型单室砖室墓,券顶或穹隆顶。 -墓室前的甬道内设多道石门,有精美浮雕。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
石门之石刻童子
4.北朝帝陵 (1)北魏 -“金陵”:盛乐、云中。 -大同方山永固陵:北魏文明皇后冯氏墓,太和14年(490) 入葬,1976年发掘。为前后二室砖墓。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磁县孝静帝陵
23
-磁县湾漳大墓可能是高洋之武宁陵。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4
(3)西魏北周陵墓 -均位于西安附近,但地面形制不清。 -已发掘北周武帝孝陵。周武帝宇文邕,宣 政元年(578)卒,年36,与阿史那皇后合 葬。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2
六朝古城示意
南京历代城址变迁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3
明城墙下之六朝城墙
魏晋台城之护城河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4
六朝城市的特点 -依山傍水、地势险要 -宫城居中偏北,南部为居民区 -增设外郭城以加强防卫 -城墙开始用砖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7
3.东晋南朝帝陵 (1)帝陵的发现 -六朝帝后陵墓共70多处,在今南京、句容、江宁、丹阳等地。半数有 地面遗迹可考。 -考古发掘约15座可能属帝陵:南京幕府山大墓、富贵山大墓、丹阳胡 桥大墓、建山大墓、南京西善桥大墓……。
六 朝 陵 墓 位 置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