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课件]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医学课件]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X-linked prliferative Syndrme , XLP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
• 继发性(获得性):
外源性因素(病原微生物、毒素)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IAHS)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VAHS)
内源性因素(组织损害、代谢产物)
(儿童风湿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
2020/6/28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
• 原发性 (家族性):
已知基因缺陷: 穿孔素( perfrin )基因 Munc 13-4 基因 syntaxin 11 基因
未知基因缺陷:
2020/6/28
免疫缺陷
Chediak-Higashi syndrome 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
Griscelli syndrome (部分白化伴有多种免疫异常)
2020/6/28
临床表现
• 主要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 肝脾肿大
• 次要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黄疸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影象、CSF改变)
2020/6/28
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减少
• 转氨酶 胆红素 铁蛋白 甘油三酯 纤维蛋白原
•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吞噬RBC、WBC、PLt)
2020/6/28 注:输血、外科术后亦可见吞噬RBC现象
2020/6/28
发病机制:淋巴细胞介导溶细胞作用示意图
靶细胞
杀伤性 T细胞
穿孔素 “打孔”
介导性颗粒 (穿孔素、 颗粒酶)
细胞膜损伤
调亡 或坏死
细胞凋亡或坏死2020/6/28Fra bibliotek发病机制
持续性 的感染
不溶解
持续性的激活 和增值
不溶解
持续性激活 弥散
器官的侵潤
噬血细胞综合征时溶解细胞效应缺失示意图
• 穿孔素基因缺陷(20-40%)
源自人NK细胞,NKT细胞…
孔形成蛋白-即称之为“穿孔蛋白” (Perforin)
FHL1: 9q21.3-22 FHL2: 10q21-22
• MUNC 13-4基因突变 与细胞毒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granzymes )等有关17q25
2020/6/28
穿孔素 (Perforin) 的作用机制
鉴别诊断
• 家族史、(近亲结婚史)很重要,但部分问不到家族史 • 年龄:<2岁,多为原发性(家族性)
2-8岁,原发,继发 >8岁,多为继发 • 诱发因素:要认真查找、甑别,感染(细菌、病毒)
肿瘤、免疫紊乱等 • NK细胞活性:原发性持续减低,继发性则可表现为阶段

2020/6/28
摘自:国内2002年以来部分核心期刊
2020/6/28
No Image
2020/6/28
诊断
HPS诊断指南(HLH-2004) 符合下列2项中1项者即可诊断:
1. 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PS
2. 符合下列8项中5项者以上者
2020/6/28
初诊标准:
临床标准
1.发热,持续时间≥7天,最高体温 ≥38.5oC
2.脾大,(肋下≥3cm)
• 时间:95年-2005年
• 共194例 男116例,女78例,男:女=1.49 • 1月- 4岁:146例(75.2%),
5岁-78岁:48例(24.8%) • 首发症状:发热189例(97.4%),
肝脏肿大146例(75.2%), 脾脏肿大135例(69.6%) 淋巴结肿大90例(46.3%) • 全血细胞减少:136例(70.1%) • 肝功能异常: 146例(75.3%) • 骨髓涂片:100%吞噬各种血细胞现象
2020/6/28
治疗
原则: • 确诊后应立即治疗 • 化疗仍是目前最多选用的方法 • BMT是治疗家族性HPS的唯一方法
(化疗缓解后) • 部分继发性病例感染控制后,可短时间内恢复
2020/6/28
治疗
HLH-2004方案:
早期治疗: 地塞米松(Dex):每日10mg/m2 ,每2周减半量, 第7周每日1.25mg/m2,第8周后间歇疗法。 足叶已甙(VP16):150mg/m2,每周2次共2周, 以后每2周一次,共6周。 环孢菌素A:每日4~6mg/kg(注意血药浓度监测),共一年 甲氨蝶呤(MTX)鞘内注射:第3~6周每周1次,共4次。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 )
2020/6/28
发病机制-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 由于基因缺陷,NK细胞和CTL细胞数量与功能受到 损害,导致溶细胞颗粒(穿孔素和颗粒酶)释放障 碍,不能“杀死”受感染的靶细胞,使感染持续存在 并不断加重以及多脏器损伤(uncontrolled inflammatory process);
• “ 细胞因子风暴 ”- “导致所有临床表现的主因”
干扰素-γ(IFN- γ) 白介素-6,-10,-12,-16,-18 sIL-2R(sCD25) 肿瘤坏死因子-α ( TFN-α)
这些细胞因子源自过度活化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又进一步 促进巨噬细胞的持续性激活、增殖、侵潤、吞噬现象,同时 进一步造成杀伤 T 细胞和 NK 细胞功能缺陷;受感染的细 胞(靶细胞)不能溶解和清除而持续存在,导致多脏器功能 损害,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020/6/28
遗传缺陷 T细胞、NK细胞功能缺陷
病原体来源的抗原持续刺激淋巴细胞
感染因素
活化的T细胞、NK细胞持续增多
Th1细胞活化 胞
分泌细胞因子 (IFN-γ、GM-CSF)
肿瘤细
活化巨噬细胞
活化的T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组织同时分泌 细胞因子(TNF-α、IL-1、IL-6等)
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5.组织噬血细胞(骨髓、脾脏和淋巴结),无恶性病证据
2020/6/28
新诊断标准:
6.NK细胞活性降低或完全缺如 7.血清铁蛋白≥500μg/L 8.可溶性CD25(sIL-2受体)≥2400U/ml
注:诊断家族性应有阳性家族史,以及穿孔素 和Munc13-4基因突变和父母近亲婚配
2020/6/28
• 由于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致巨噬细胞侵润 和吞噬作用“泛化”,导致持续性的全血细胞减少、感 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2020/6/28
发病机制
• 穿孔素( Perforin )蛋白 基因表达缺失
• NK、NKT细胞功能的减 低和缺失(细胞毒颗粒释 放功能紊乱)
2020/6/28
NK细胞
发病机制:基因检测
2020/6/28
实验室标准:
3.血细胞减少: (外周血可有2系或3系受累) a. Hb<90g/L(新生儿< 10g) b. 血小板 <100×109/L, c. 中性粒细胞<1.0×109/L)
4.高甘油三脂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血症: a. 甘油三脂(空腹)≥3.0mmol/L( ≥ 265mg/ml) b. 纤维蛋白原≤1.5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