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二语文作文教案
高二语文作文教案范文一:教学案例高中语文一提起作文,同学们总是眉头紧皱,一说上作文课,大家总是怨声载道。
作文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但作文60分的分值让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我也鼓励同学们不要惧怕作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作文分数指日可待。
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作文课上注重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作文教学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作文写得呆板无趣,要么就是照范文仿写没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在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表述能力。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能达到一些的效果。
一是素材的积累。
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苦于没有素材,或者说来说去只是千范文一律的素材,毫无新意。
我们语文组就搜集印发一些新颖素材发下去,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背诵记忆,或者通过阅读课来丰富他们的素材积累。
坚持下来的效果是令人欣喜的,记得有次我让他们观看了关于“瓷娃娃”刘大铭的事迹,大家都颇有感触,在笔记中八班的姜亚楠同学这样写道:“我们是奔跑者,奔跑在青春的路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
如今的一些年轻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随便一点小困难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此时的你正因一些不顺心的事打算放弃生的权利,那么瓷娃娃刘大铭或许会
唤起你秋声的欲望。
患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的他,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接受过十多次手术,在被医生宣判死刑时,他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自学英文给国际医疗结构发送自己的病例,最终获得了远赴意大利米兰接受脊椎重建手术的机会。
他的身体里被安上了13颗螺丝钉,植入了三块钛合金板,体内的血液被换掉了三分之二,他活下来了,他感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锥心般的疼痛。
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勇敢地选择了这次冒险。
”这个素材就可以运用到“选择”“勇气”“永不言弃”之类的作文中去。
二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中立意是关键,许多学生就是因为立意不准确而造成跑题或偏题,这在高考中是莫大的遗憾,因此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作文课,我选取了20xx年大纲卷的作文材料来
训练,阅读材料时,我指导他们划出材料中的重点语句,例如材料中的年轻人说:“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等。
学生经过思考和谈论分别从尚先生和年轻人的角度得出了立意,例如从尚先生的角度可以从“好人有好报”“善良是打败贪心的利器”“爱心的传递”等进行作文,从年轻人角度可以从“战胜心魔”“护住内心善良的火种,不要让它熄灭”等进行。
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从材料中提炼立意,从而选出最佳立意。
三是凤头。
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
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当堂拟题限时让学生完成一段开头,然后收集起来分析问题。
具体可以通过课文《咬文嚼字》
来举例,朱光潜通过列举郭沫若的事例来引出观点,这里告诉学生引用名人或者众所周知的事例,或是诗词,或是著名的文章,用在开头中增色不少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四是豹尾。
豹尾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结尾简洁明了、强劲有力,往往首尾呼应或留有余味,需要经得起推敲。
而学生在写作时容易虎头蛇尾,时间不够或者是写到后面就随便了。
首先需要训练学生把握好写作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写开头的时候就应打好腹稿该如何漂亮的收尾。
在教导完结尾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还需要多训练他们以融会贯通,当写到结尾时,仔细斟酌该运用哪种方式来表现,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需要精炼语言,做到字字珠玑。
对于作文的训练丝毫不能松懈,从现在到高考这一百多天时间里,强化训练,让作文成为学生语文成绩增分的利器。
高二语文作文教案范文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议论文写作六步法之第一招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审题时要注意点。
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首先,议论文写作六步法的第一招就是要找准点。
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十分之一)。
点是引论部分,要求开门
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一般说应是正面的,一个简而明的判断句。
万事开头难,写好开头意义重大,有经验的阅卷人往往一看开头就能判定你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是否过关,在语言上的工夫如何。
范文一:
“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点) 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
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
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
(正)
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
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
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
(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
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
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
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
(深)
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
(联)
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
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